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中法海上战争的过程及结局如何?

摘要中法海上战争的过程及结局如何?《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约不足旬日,法军即迫不及待地要求进据谅山、保胜等地。光绪十年五月初,向谅山推进的法军炮击驻守观音桥的中国军队,挑起“谅山事

中法海上战争的过程及结局如何?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约不足旬日,法军即迫不及待地要求进据谅山、保胜等地。光绪十年(1884)五月初,向谅山推进的法军炮击驻守观音桥(今越南北丽)的中国军队,挑起“谅山事变”。清军被迫还击,将法军击退。法国政府随即以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立即撤军,与此同时,电令孤拔率舰驶入中国东南沿海,准备直接进攻中国本土,扩大事端,迫使清廷就范。在法国政府的威逼下,清政府一面下令撤回全部驻越清军,一面以署两江总督曾国荃为全权代表,与法使巴德诺于上海举行谈判。法国急于炫耀武力,于六月中旬派军舰三艘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七月初二日下午,事先驶进福州马尾军港的法国远东舰队主力突袭泊于港内的中国福建海军。福建海军仓促应战,在半个多小时的战斗中,被击沉军舰九艘、其他船只十三艘,阵亡七百七十人。

福建海军马尾惨败,中国朝野震惊。在主战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于七月六日正式对法宣战。鉴于海上难以与敌争锋,在“牵敌以战越为上策”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东南沿海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法军则企图东攻台北,西取谅山,据地为质,勒索赔款。八月初,法国远东舰队主力扑向台湾北部的基隆、沪尾(今台湾淡水),守将刘铭传撤出基隆之兵,使法军轻易占领基隆;但进犯沪尾的法军受挫,败回海上。此后台湾战事呈胶着状态,法国的战略企图未能全部实现。光绪十一年二月,为打破法舰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南洋海军派出“开济”等五舰援台,孤拔亲率七舰进行拦击。法舰为追歼中国援台舰只,侵入镇海(今浙江宁波)海面,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率守军利用预设的海防工事顽强抗击,击退入侵之敌,取得镇海之战的胜利。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熙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