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北魏大军围盱眙为什么久攻不破?

摘要北魏大军围盱眙为什么久攻不破?宋魏对峙期间,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七年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仍积极筹备二次北伐。但是,元嘉二十七年初,刘宋还未出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已抢先一步,率领十万大军

北魏大军围盱眙为什么久攻不破?

宋魏对峙期间,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七年(430)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仍积极筹备二次北伐。但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初,刘宋还未出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已抢先一步,率领十万大军开始南征。魏军一路很快包围悬(今河南汝南),宋军奋力抗击,四十余天后,魏军只得撤围。北魏另一路大军在遭遇袭击后,反败为胜。四月,北魏撤军。拓跋焘一面要求与刘义隆划江而治,一面酝酿规模更大的南下行动。而宋文帝由于低估了北军的实力,且在自身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于当年七月挥师北伐。宋军很快失利,魏军开始反攻。拓跋焘大军一路南下,十一月间,魏军进逼彭城(今江苏徐州)。

宋文帝派遣辅国将军减质领兵万人紧急救援彭城,但宋军行至盱眙(xy,今属江苏)时,魏军已越过淮河,逼近盱眙。减质命胡崇之、威澄之建营于东山,毛熙祚驻军前浦,自己分兵扎营于盱眙城南。宋军围绕盱眙形成鼎足之势,但在拓跋煮大军猛攻之下,胡崇之、威澄之和毛熙祚三营最终全面溃败,胡崇之等人被俘。减质按兵,不敢轻动。自元嘉二十八年正月至二月,北魏前后围攻盱眙三十日,但在减质与盱眙太守沈璞的坚守下,城池仍未被攻破。拓跋焘于是留下偏师继续攻城,自己则率领主力一路南下,直抵长江北岸瓜步(今江苏六合),威胁建康。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