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太武帝倚重的大士族崔浩为什么最后被诛?

摘要太武帝倚重的大士族崔浩为什么最后被诛?北魏政权虽为鲜卑拓跋氏所建,但实际是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结合的产物。清河崔氏在北魏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以崔宏、崔浩父子对北魏政权的贡献最大。

太武帝倚重的大士族崔浩为什么最后被诛?

北魏政权虽为鲜卑拓跋氏所建,但实际是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结合的产物。清河崔氏在北魏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以崔宏、崔浩父子对北魏政权的贡献最大。

崔宏之子崔浩(381~450),字伯渊,自幼博览经史,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通。初为通直郎,稍后转著作郎,道武帝拓跋珪常置于左右。

道武帝晚年,疑忌大臣,朝廷恐惧,无心政事。崔浩仍然勤勉不止,道武帝对其也格外宠遇。明元帝拓跋嗣初年,崔浩迁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参议军国大事。拓跋春立为太子,亦是崔浩建议。

太武帝拓跋煮即位后,对崔浩更加倚重。崔浩晋爵东郡公,拜太常卿。太武帝谋伐大夏、北凉、柔然等国,崔浩无不参与决断,且料事如神。神四年(431),崔浩任司徒,凡朝廷礼仪、军国诏书,无不掌管。

崔浩因师事天师道士寇谦之,又将寇谦之引荐于太武帝,太武帝遂崇奉道教。太武帝又命崔浩监秘书事,搜集梳理历代历法,编定《魏历》。太平真君七年(446),崔浩随太武帝征讨盖吴,西至长安,见佛寺多藏有兵器,崔浩遂以僧徒与盖吴同谋为借口,建议太武帝诛杀僧众。太武帝于是下诏灭佛。太平真君十一年,崔浩又修成《国记》(记载北魏建国历史之书),并刻碑立于京郊。鲜卑贵族因愤恨于先辈耻辱之事被列于街衢,公之于世,于是纷纷于太武帝前诋毁崔浩,称其暴扬国恶,罪当族灭。拓跋本即轻于杀戮,在宗室的不断蛊惑之下,终于下令将崔浩连同其五族全部诛杀。此事被称为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国史事件”。然而,崔浩被杀,不仅仅因为著史,深层的也是主要的原因乃是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之间的矛盾。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之间可以说是一种既联合又排斥的关系,鲜卑贵族在谋求得到汉族士族支持的同时,又不免担心其权力过重,于己不利。因而,当崔浩提出“分明姓族”,实行门阀政治之时,已引起缺乏显赫门第的鲜卑贵族的不满。随着崔浩权势愈重,鲜卑贵族与崔浩之间的矛盾也愈加深,甚至拓跋焘自身也感到有限制汉族士族权力的必要。因此,鲜卑贵族以“国史”为借口,必欲诛杀崔浩而后快也就不足为奇了。

崔宏、崔浩父子是北方汉族士族的杰出代表,对建立和巩固北魏政权、促进北方统一,发展北魏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重大贡献。崔浩之死使北方汉族士族一度遭受沉重打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