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

摘要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熙宁二年,任命苏轼回到朝廷。此时正值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对苏轼和苏辙还是非常器重,苏轼判官告院,苏辙参与三司条例司的编修。熙宁四年,王安石打算改变科举,兴办学校,神宗下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

熙宁二年,任命苏轼回到朝廷。此时正值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对苏轼和苏辙还是非常器重,苏轼判官告院,苏辙参与三司条例司的编修。熙宁四年,王安石打算改变科举,兴办学校,神宗下诏让大臣们讨论,苏轼上疏指出了很多不妥的地方,于是神宗召见他,开诚布公地问他:“现在政令的得失在哪里?即使是我的过失,你也可以大胆指出来。”苏轼回答:“陛下求治太迫切,听他人的话太多,提拔人太快。”并要求神宗以安静来镇住局面,等待事情的发展,然后再加以处理。然而这种消极等待的思想,与变法的主张是不相容的,王安石对他非常不满,就任命他为权开封府推官。

当王安石正式颁布新法时,苏轼立刻上疏论新法不便。其实,苏轼也是主张改革的。但是他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王安石主张多方理财,迅速向全国推行新法;苏轼则主张节俭用度,不赞同广开求利之门;他还认为欲速则不达,在改革步骤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疏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由于意见不被采纳,他自己感到无法在新派当权的朝廷中立足,随即自请外调。在此后的数年里,他担任过杭州、密州等许多地方的地方官,虽然身在地方,但他依然关心朝政,常常写诗对时事新法进行讽刺,这才有了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俊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