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洛神赋十三行》的小楷书法有什么特点

摘要《洛神赋十三行》,简称为《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是流传至唐宋时代的时候就已经残损并且遗失了。流传至今的刻本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为《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是流传至唐宋时代的时候就已经残损并且遗失了。

流传至今的刻本有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分为“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相比比较出众,它在明朝万历年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十分喜欢写洛神赋,写了共计十三本,真迹已不复存在,现今流传的只有贾似道所刻的石本,因为石色如碧玉,所以后世称为“碧玉十三行”。现今收藏在首都博物馆。

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撩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道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笔画刚健有力,错落逸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无一笔偏软懈息,十分耐人寻味,不失为书法史上的杰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楠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