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博山豆腐箱的来历

摘要博山豆腐箱的来历博山豆腐箱,为山东名菜。其又名山东豆腐箱、齐国豆腐箱。其来历颇有一番趣闻。清咸丰年间,博山大街南头有一名叫张登科的人在京城一家叫“振泰绸缎庄”的大字号里当大师傅。此人聪明能干、技术高超

博山豆腐箱的来历博山豆腐箱,为山东名菜。其又名山东豆腐箱、齐国豆腐箱。其来历颇有一番趣闻。

清咸丰年间,博山大街南头有一名叫张登科的人在京城一家叫“振泰绸缎庄”的大字号里当大师傅。此人聪明能干、技术高超,在京都号称“博山厨师第一人”。

约光绪年间,50多岁的张登科因病回乡休养。不到一年工夫,便已康复。

博山部分商贾知道张登科是位烹调高手后,便与他在当时窑业十分发达的山头合开了一家饭馆,取名“庆和聚”。

一天,张登科在京时的掌柜到周村去办货,顺路到博山看望他。当他到庆和聚时,已是晚上,馆子里的菜肴已全部售光。不过,张登科灵机一动,用博山优质豆腐为主料,做了一道箱式“素菜”。这道菜的主要配料是用炒过的蝇头豆腐、海米、木耳、砂仁粉等。整个外观呈箱形,用油炸成金黄色,勾芡后,更有金箱之感。席间,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京城掌柜,对此菜赞不绝口。

当客人问及张登科此菜的名堂时,他只好说出实情。掌柜看着菜的形状,再回忆起味道,便脱口而出:“这真像个金箱,就叫它‘金箱’吧。”与掌柜同行的另一位客人,很是文雅,接过话茬说:“按吃法,叫金箱还不如叫开箱取宝更合情理。”

于是,“金箱”这道菜渐渐在山头部分窑主的酒席上出现。这道菜起初出现时,是一个“大箱形”,吃时很不方便。后来。张登科就将其改为若干个“小箱”,再凑成一个“大箱”。因为此菜是道素菜,山头人就按当地的命名习惯,管它叫豆腐箱。但喜欢讲究的人,还是称它为“开箱取宝”或“金箱”。

虽然张登科厨艺精湛,饭店客人络绎不绝,但无奈当时社会混乱黑暗,庆和聚的赊账总也收不回来,店铺濒于倒闭。这时,张登科在京的掌柜再三邀他去京城。借此,张登科又回到了北京,并将做“豆腐箱”的手艺带进京城。此后,京城里部分商贾的宴席上又出现了“博山豆腐箱”。

到了民国初年,作为博山豆腐箱发源地的山头,有个“同心居”饭馆,掌柜的叫李同心,因烹调技艺超群,人称“天师傅”。他根据“豆腐箱”的做法,将其外形的“箱式”改为“塔式”,并将博山豆腐箱更名为“水漫金山寺”,又赋予这道菜以新意。

“水漫金山寺”共有4层小箱垒成,上小下大,呈塔状,上菜时,在盘子的周围洒上适量的上好白酒,点燃后,关闭灯火,颇有烟雾水中金塔时隐时现之感。

直至今日,在博山的酒席上,只要这道菜整个外形呈箱形的就叫它“博山豆腐箱”、“金箱”或“开箱取宝”;外形是塔状的则叫“水漫金山寺”。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阳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