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辛亥革命前的国内政治形势如何?

摘要辛亥革命前的国内政治形势如何?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瓜分中国的阴谋,由于受到中国爱国军民的打击和帝国主义内部矛盾的影响而未能实现,便转而采取扶植

辛亥革命前的国内政治形势如何?

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瓜分中国的阴谋,由于受到中国爱国军民的打击和帝国主义内部矛盾的影响而未能实现,便转而采取扶植清廷,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为了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对中国的掠夺,各列强在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要害部门派遣顾问,以左右清廷的重大决策;在京津、京榆沿线驻扎军队,以武力挟制清廷;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以扩大在中国开辟商埠、增加投资、修筑铁路、开发矿藏、内河航运等特权。清政府则听任帝国主义驱使,实际上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正处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随着清政府卖国面目的暴露,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增长。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在1901年推行“新政”,虽然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一些促进作用,但却同时又给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提供了方便条件。为了编练新军,清廷巧立名目,加捐加税,摊派勒索。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已提上了日程。

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反清武装斗争。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随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阶级,并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先进者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向西方学习,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组织各种革命小团体,其中较著名的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

1911年,孙中山促成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政治纲领,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全国性的统一政党,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盟会成立后,一面同改良派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坚持要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一面积极在国内外发展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从1906年起,各地革命党人组织的武装起义,先后达十多次。

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革命时机趋于成熟。

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策动新军组织武装起义的同时,全国各地群众的抗租、抗粮、抗捐、抗税、抢米、反洋教等自发斗争,也呈现急剧高涨的形势。参加斗争的有各民族和各阶层的人民,具有极大的广泛性。

有些斗争还把反清和反帝结合起来。蓬勃发展的全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预示着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

为了阻遏风起云涌的革命风暴,清王朝于1906年又抛出了“预备立宪”的骗局。结果,不仅遭到革命党人的激烈反对,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皇族内阁”成立后,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于宣统三年(1911)四月悍然宣布所谓“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北、湖南四省商办铁路公司,将人民斗争多年争得的路权重新拍卖给帝国主义。这一卖国行径,更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等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人数不下二十万。随之全省沸腾,各地保路同志军揭竿而起,攻州占县,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起义。吴玉章、王天杰还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革命政权,揭开了辛亥革命战争的序幕。为了扑灭四川的革命火焰,清廷派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革命党人乘时而发,首义武昌,一个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风暴终于来临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俊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