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火山大仙寺是南台湾的佛教中心?

摘要为什么说火山大仙寺是南台湾的佛教中心?火山大仙寺位于台南县白河镇仙草里岩前1号,枕头山西麓,原称大仙岩,俗称旧岩,乃相对于火山碧云寺的新岩而称。现为台湾三级文物古迹。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为什么说火山大仙寺是南台湾的佛教中心?

火山大仙寺位于台南县白河镇仙草里岩前1号,枕头山西麓,原称大仙岩,俗称旧岩,乃相对于火山碧云寺的新岩而称。现为台湾三级文物古迹。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当时福建高僧参沏禅师受郑成功参军陈永华邀请到台,结茅于此,开始阐扬佛法。乾隆十二年(1747年),仙草埔地区的信徒集资才建盖了第一座佛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诸罗山镇(嘉义县)营参洪志高居士集资建大雄宝殿。嘉庆元年(1796年),第二代住持鹤龄禅师募银修建佛殿。到了嘉庆十四年(1809年),朝廷太子太保王得禄居士捐资将山门下段的大殿,迁移至上段现址。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居士发起运动,配合第四代住持允谦禅师募金修建寺殿与寺庙。1895年日本人占领台湾后,地方义军据守大仙寺后山反抗日军,被日军包围攻破,寺宇也遭殃全废。1915年,台湾龙华会会长廖炭居士与第八代住持德融禅师配合仙草地区信徒的努力,重新改建大殿,费时数年,直至1921年工程才告完成。殿内垒斗式构架绘饰华丽图案,处处可见细腻的木雕与彩绘,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开基神像、古匾与文物,后壁《大悲出相图》乃出自南台湾彩绘大师潘丽水之手,极具艺术价值。该寺堪称台湾全省古寺之冠。1925年来自印度的白玉佛及日本东京妙心寺的阿弥陀佛,先后奉迎于此,遂成为南台湾的佛教中心,拥有僧众300多人。后1948年到1968年,相继又修建了观音殿、山门、南北报恩塔、南北香客房、三宝殿、地藏殿、会议厅以及停车场、火葬所、香客大楼等。典雅秀丽的山门,别具风格。山门上联“佛法无相现妙相”,下联“门通十方无去方”,横批“南无阿弥陀佛”,和正殿大门上的楹联“混蒙尘海宛然成苦海,幽雅名山是处即圣山”,金光闪闪,含意深刻。山门边的红色围墙犹如长城般环绕着寺庙,红墙上覆以黄色琉璃瓦,瑰丽美观。进入山门后,见左右水池龙盘虎踞,放生池中还放养着许多鱼龟,并有曲桥可通到池中的放生亭,由亭内可远眺白河水库及附近的村落。观音宝殿前洁净的步道,古雅的佛殿,昌盛的香火,是大仙寺的特色之一,也是“来龙结穴”的吉地所在。

地藏殿是此寺较新颖的佛殿,建筑古香古色,环境清幽明丽,景象恬静安宁,呈现了佛门圣地的风貌。五层的归西塔,古朴静谧,是诸多信士在此永为安息之所。此寺后山占地1公顷多的一大片坡地,是“仙景乐园”,园内权丫老树,连绵不绝,形成几千平方米的林荫地。老树下处处设有石桌、石椅,偶有苍翠细竹点缀其间,显得幽静脱俗。夏日里,常有准备考试的青年学生,借宿大仙寺专心攻读。总之,蓝天、翠山、绿树、池水、殿阁、曲桥、蟠龙、鹭鹭,构成了大仙寺一幅佛寺绝美的庭园景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