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唐朝的入仕途径有哪些?

摘要唐朝的入仕途径有哪些?唐朝的入仕途径包括科举考试、门荫、流外入流、行伍和入幕等几种。通过这些途径取得做官的资格,然后参加吏部或兵部主持的铨选。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人的意思。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到唐代臻

唐朝的入仕途径有哪些?

唐朝的入仕途径包括:科举考试、门荫、流外入流、行伍和入幕等几种。通过这些途径取得做官的资格,然后参加吏部或兵部主持的铨选。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人的意思。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到唐代臻于完善。唐代科举中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代的科举有每年举行的常科,其科目依据举人的条件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参加常举的有两类人:一是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二是州县举人。他们都没有官资,一旦科举及第就有了出身,即获得了做官的资格。除常举以外还有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制举,制举的应试者可以是有官职的人,也可以是白身。制举的名目繁多,也不固定,常见的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博通故典达于教化科”等数十种。

此外还有武举,出现于长安二年(702),由兵部主持,举人由各州县选送,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马枪等,可以根据成绩授以官职。尽管一般士人常科及第后就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并不等于参加考试后不久就可以做官,须待若干选后才可以赴集。

门荫出身主要指贵族子弟如皇亲国戚、亲王以下子孙、公主及郡主了和五品以上中高级官员子孙。这些贵族官僚子弟除少数情况外,一般要通过以下途径才能获得参选资格,比如五品以上高官的子孙在担任亲卫、勋卫、翊卫等卫官后若干年,随文武散官参加本部的简试,合格者就可作为有出身人参加兵部、吏部的铨选。又如五品以上官子孙和六品官之子在担任斋郎、挽郎等若干年后,也可以在吏部参选,称为“黄衣选人”。再如大部分斋郎、品子和勋官可以通过纳资或番上获得散官,再经过番上或纳资两年后,就可以获得参加文武铨选的资格。

流外出身者在担任胥吏、技艺人才、专门学生等之后,经过一定的年限,考满后就可以参选入流,入流之后就成为职事官,以后就可以参加文武六品以下官的铨选。

行伍出身者主要通过军功获得勋官,或者擢补低级将校而进入仕途。

而入幕则是指在节度使或观察使府担任幕职官,而后进入仕途。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同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