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唐朝的科举都包括哪些科目?

摘要唐朝的科举都包括哪些科目?科举制是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择人才任官的制度。此制创始于隋,至唐趋于完善。自唐代开始,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种。所谓常科,就是根据制度

唐朝的科举都包括哪些科目?

科举制是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择人才任官的制度。此制创始于隋,至唐趋于完善。自唐代开始,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种。所谓常科,就是根据制度定期举行的考试;制举,则是根据需要临时和不定期举行的考试。

常科的科目设置如下:进士科:科举中最主要的科目,始置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唐代最重进士,被看做是仕途中的正途。考试内容有:试策(对时事发表议论)、帖经(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杂文(即吟诗作赋的才能,由于这一考试内容,进士科又被称为“词科”或“辞科”)。

秀才科:唐以博识高才、强学博闻者为秀才,此科最为难考,士人多不敢报考。唐高宗时废除。

明经科:主要考查士人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又细分为五经、三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唐代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毅梁传》为小经;而《孝经》与《论语》则要求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均须熟习。凡通三经者为明经。

明法科:属于法律科,选拔法律人才。

明算科:选拔精通数学的人才。

史科:唐穆宗(820~824)时置,分一史与三史两科,选拔具有史学才能的人才。

开元礼科:唐德宗贞元(785~805)年间置,考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修定的《开元礼》,选拔礼仪人才。

道举: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置。考试内容为《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道家经典,及第后待遇同明经。

童子科:凡童子十岁以下,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道全通者,授官;通七者,赐童子科出身。

制举的科目设置极为繁多,大致可归纳为文词、军功、吏治、长才、不遇、儒学、贤良忠直七科。属于“文词”科的如辞殚文律科、文以经国科、文辞雅丽科等。属“军功”科的如将帅科、武足安邦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属“吏治”科的如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清廉守节致术可堪任县令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等。属“长才”科的如文艺优长科、绝伦科、茂才异等科等。属“不遇”科的如才高位下科、才高沉沦草泽自举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等。属“儒学”科的如抱儒素之业科、文儒异等科、风雅古调科等。属“贤良忠直”科的如志烈秋霜科、疾恶科、贤良方正科等。

制科的考试是在内殿举行,皇帝亲临现场观摩。被录取的待遇是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其次则给出身(即做官的资格)。唐末五代,制科渐趋废弛。

此外,武则天在长安二年(702)创立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称为武科,亦称武举,由兵部主持。贞元十四年(798)至元和三年(808)武举曾一度中断,此后则定期举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原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