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汉武帝《瓠子之歌》因何而作?

摘要汉武帝《瓠子之歌》因何而作?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兴修水利工程最多的皇帝,而汉武帝治河最成功之处就是堵塞黄河瓠子决口。黄河穿过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进入下游平原,带有大量泥沙,常常泛滥成灾。西汉时期情

汉武帝《瓠子之歌》因何而作?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兴修水利工程最多的皇帝,而汉武帝治河最成功之处就是堵塞黄河瓠(h)子决口。

黄河穿过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进入下游平原,带有大量泥沙,常常泛滥成灾。西汉时期情况也是如此。汉文帝十二年(前168),河决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境),东溃金堤(今河南滑县北),因此“大兴卒塞之”。三十六年之后,即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又从瓠子(今河南濮阳)决口,向东南经过巨野泽流入淮泗,泛滥地区遍及十六郡,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使这一地区“岁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汉武帝命令大臣汲黯、郑当时征发服役的民众和刑徒填塞决口,常常是填好后又坏。当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田蚡的封邑在黄河以北的今山东夏津县,黄河从南边决堤,则其封地无水灾,封邑收入增多。于是田纷对汉武帝说:“江河之决皆天事,不容易用人力勉强堵塞,堵塞未必合天意。”一些望气用术数的方士也以为如此,因此汉武帝好久也没有堵塞。

瓠子决口二十多年,常年不收,梁楚之地最为严重。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09),亲自到瓠子口,沉白马、王璧于河中祭祀河神。然后,任命汲仁、郭昌征发数万卒堵塞瓠子决口,令群臣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草填堵决口,因东郡当时烧草,柴薪少,而砍伐淇园的竹子竖插于河中而填柴和土石筑堤。士卒堵塞决口后,在上面建造了一座宫殿,名曰宣防宫。从此,梁、楚一带地方没有水灾,得到了安宁。在堵塞瓠子决口过程中,汉武帝作了两首《瓠子之歌》,其歌辞曰: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其一),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搴长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陨林竹兮捷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其二)两首《瓠子之歌》抒发了汉武帝在堵塞河决过程中的感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及治河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汉武帝亲临瓠子决口,督率治河,终于堵塞河决,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从此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兴起了西汉兴修水利工程的高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夕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