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黄子澄建议削藩为什么却事与愿违?

摘要黄子澄建议削藩为什么却事与愿违?黄子澄,名提,太祖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修撰,陪太子读书。惠帝即位,官至太常寺卿,与兵部尚书齐泰一起参预国家政事要

黄子澄建议削藩为什么却事与愿违?

黄子澄(1350~1402),名提,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考中进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修撰,陪太子读书。惠帝即位,官至太常寺卿,与兵部尚书齐泰一起参预国家政事要务,辅佐惠帝。

惠帝朱允坟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坐在东角门对黄子澄说:“诸王都是辈分高的亲属,掌握着重兵,多不守法,怎么办呢?”黄子澄便讲解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并说:“当时吴楚七国诸侯虽很强大,可到发动叛乱时,汉景帝一出兵,就把他们打垮了。您是皇上的嫡孙,将来也不怕他们造反。”朱允坟听了,心总算放宽了一点。

惠帝非常信任黄子澄和齐泰,在他们的建议下进行削藩,从而引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本来就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里又有训练有素而经过实战的精兵。最初,明军队由耿炳文率领与燕军对抗,结果耿炳文战败。但黄子澄却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值得忧虑,又推荐李景隆来统率大军。而李景隆更加无能,连续战败。齐泰、黄子澄都是书生,军事并不是他们的长处,因此,本来在实力上占优势的明军却节节败退,终于让燕军攻破京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