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端州古城墙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摘要端州古城墙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端州古城墙是广东现在仅存的完整古城墙,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它位于肇庆市区内,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呈长方形,周长2800米

端州古城墙为什么能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端州古城墙是广东现在仅存的完整古城墙,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它位于肇庆市区内,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呈长方形,周长2800米,制高点在城北披云楼。目前城墙高出地面10米,城墙两侧由砖砌成,中间夯土,外围共有28个城垛,城砖规格达40多个品种,是历史上曾多次修葺的见证。

当年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连攻下邕(今南宁)、封(今封开)、康(今德庆)等州,端州太守丁宝臣因无城墙防守,弃城而逃。侬智高失败后,官府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始筑土城墙。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郡守郑敦义将土城墙扩大,筑为砖城。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

明洪武元年(1368年)首次修葺,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遂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

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至明末共修城墙十一次。清代共修葺九次,民国时期将城门楼、雉角楼、月城、炮台、文昌阁拆除,城墙除披云地段外也全部拆低了约7市尺,并填塞四城门,改成马路斜坡。新中国成立后历年都重视维修城墙,在江滨堤路建成之前,城墙起着防洪的作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肇庆市民一直希望能够打通宋城西路,将古代宋城墙北侧全部开发出来,为肇庆城区增光添色。肇庆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但宋城墙除了北侧一段,四周仍处在后世建筑的包围之中。2004年,伴随着宋城西路的全线开通,古代宋城墙北侧建筑全面惊现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风采依然。

披云楼耸立在肇庆古城墙之巅,是古代城墙上的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宋政和三年,楼高三层,当时是作为瞭望台而建造的,它由披云楼和炮台两部分组成,因楼矗立在城墙西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因此得名。历经八次修葺和重建。现在的披云楼是1989年重建的,楼高19.3米,其外形是仿照江西的滕王阁、湖北黄鹤楼和山西飞云楼而设计的,内部结构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穿门式门拱三层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十字脊结构,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登楼眺望,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楼内设有“肇庆古城墙历史及防御功能”等陈列展览,现楼内展有两组蜡像,一楼为“包公出巡”,二楼是“南明永历帝在肇庆”,顶楼展览着反映该楼楼史的图片和字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