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罗丹是怎么完成《雨果雕像》?

摘要1883年,就在罗丹为雨果造像前不久,这位伟大的作家正被一个叫维林的平庸的雕塑家折腾得心烦意乱。那位维林先生让雨果每天一动不动地坐上几个小时,整整坐了三十八次,害得八十多岁的老人腰酸背痛,头昏眼花。雨

1883年,就在罗丹为雨果造像前不久,这位伟大的作家正被一个叫维林的平庸的雕塑家折腾得心烦意乱。那位维林先生让雨果每天一动不动地坐上几个小时,整整坐了三十八次,害得八十多岁的老人腰酸背痛,头昏眼花。雨果发从今以后再也不同画家、艺术家打交道了。所以当罗丹畏怯地表示也要为老作家做塑像时,雨果皱起他那天神般的双眉说:“我不能阻止你工作,但是我要告诉你,叫我一动不动地坐着可不行!我不能为你改变任何习惯。你要怎么处理就随你的便吧!”雨果还提出,不能把黏土和工具带来弄脏他的房间。罗丹只好尊重老人的意见。

工作开始了,罗丹每天到雨果家里来。老诗人或在书房伏案写作,或在花园散步,或在客厅会客,罗丹都在一旁默默地细心观察,用铅笔画下许多速写,并试着将老诗人的形象牢记心中,然后赶快跑到另外一间放着黏土和工具的屋里,把刚才一刹那的印象、感受固定在黏土上。但是有时一走开,印象便模糊了,他不得不又回到老诗人身边,再次观察—一就这样,来回往返了不知多少回!罗丹终于凭着训练有素的默记能力,凭着艺术家的敏锐眼睛,以罕见的工作方法,完成了《雨果》

这件杰作:雨果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思索着,好像在吟哦着诗句。由于思绪像激流般地奔涌,诗人双眉紧皱,头发如同火山似的喷射出白色的火焰—一这简直就是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抒情诗的人格化!当罗丹把雕像送给雨果过目时,老诗人看看雕像,再望望镜中的自己,不禁向罗丹投以惊异的目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