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北京”葡萄常”有何典故及特色

摘要北京“葡萄常”有何典故及特色北京的“葡萄常”可谓遐迩闻名,但他的原姓为纽祜禄氏,属于蒙古族。这还得从一个典故说起。话说1894年,在慈禧60大寿的寿宴上,有人进贡了一盘“假葡萄”,可是它看起来鲜嫩欲滴

北京“葡萄常”有何典故及特色北京的“葡萄常”可谓遐迩闻名,但他的原姓为纽祜禄氏,属于蒙古族。这还得从一个典故说起。话说1894年,在慈禧60大寿的寿宴上,有人进贡了一盘“假葡萄”,可是它看起来鲜嫩欲滴,引得慈禧太后凤颜大展,并传旨拿来享用。但是太监告诉她,这盘葡萄是玻璃做的艺术品,只能看不能吃。没想到的是,老佛爷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赏赐了一块“天义常”牌匾给制作“假葡萄”的主人一—韩其哈日布。韩其哈日布为感谢老佛爷的恩典,就将以前的姓氏改为“天义常”中的“常”字,并取名为“常在”。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葡萄常”荣获一等奖。由此,常家玻璃葡萄名扬海内外,并且开始远销英德等世界20多个国家。由于常家的“葡萄常”绝技传女不传男,所以传到第三代时,常家姑侄5位妇女为保存这门家传绝活儿,矢志终身不嫁。毛主席称她们为“葡萄常五处女”。第四代传人为常玉龄。第五代传人为常弘、常燕二姐妹。

其中,第五代传人改进了“葡萄常”工艺,增加了

“葡萄常”品种,

“葡萄常”以玻璃为原料,先要将玻璃溶液烧到一定火候,然后将溶液粘在一根金属管上,使其成为空心葡萄珠,接着经贯活、蘸青、攒活、揉霜等工序方可制成。这种“葡萄”的最大特色表现为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看起来晶莹剔透、形象逼真,且颜色丰富,包括紫色、绿色等,几乎与真葡萄没有任何差别,让人止不住想尝一口。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