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洛带古镇的客家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摘要洛带古镇的客家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洛带古镇位于成都东郊龙泉山中段二峨山麓,始建于三国蜀汉时期。洛带镇的得名据传是源于一个故事蜀汉时,刘禅到龙泉山下洛带游玩,不慎将身佩玉带掉进了一口井中,以后人们就将

洛带古镇的客家文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东郊龙泉山中段二峨山麓,始建于三国蜀汉时期。洛带镇的得名据传是源于一个故事:蜀汉时,刘禅到龙泉山下洛带游玩,不慎将身佩玉带掉进了一口井中,以后人们就将这里取名“落带”,后演变成“洛带”。

洛带古镇的客家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客家方言,当地又叫“土广东话”,与现今的广东话有相似之处,但又不是一回事,如四川人说吃早、中、晚三餐,他们说“食早(音朝)”、“食中(音周)”、“食夜(音丫)”。“大家”

说成“太嘎”;“讲”说成“广”;太阳说成“日头”,下雨说“落水”等。据说与广东梅县话有些相似。现在的客家人都能讲四川话。“土广东话”与四川话相去甚远,几百年来,他们在与本地人交往中学会了四川话,却始终乡音不改,在他们内部一直保持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实属不易。

二是会馆文化。历史上从各地迁入四川的客家人都要建立自己的会馆,现洛带镇保留的会馆还有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等多处。这是客家人团体精神的表现,也是客家人力图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一种最好的载体。广东会馆位于洛带镇上街,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占地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庭、中庭、后庭和左右厢房构成,规模宏大,巍峨壮美。

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副古色古香的对联,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会馆的作用。联文是:“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

江西会馆位于洛带中街,又名万寿宫,由前、中、后三殿和大小戏台、厢房等组成,是江西赣南移民集资于清乾隆年间修建的。

湖广会馆和川北会馆分别由湖北、湖南同乡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客家人集资兴建。会馆是同乡人进行集会、演戏、举办民俗节日活动的场地,因而也称得上是客家文化的博物馆。

此外,在古镇上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还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结构一般为单进四合院式,屋顶用小青瓦覆盖,屋脊上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三是民俗文化。洛带镇客家人的民俗活动很多,最具特色的是“火龙节”。据说舞火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人,至今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的刘姓家族,仍然以扎龙、舞龙为业,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晴等。

洛带镇有个博物馆,客家文物是馆藏的重要内容。某些大姓家族至今还保存有家谱之类的重要文史资料。从2001年开始,“成都国际桃花节”正式与“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联姻。届时,桃花节、火龙节、水龙节与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洛带古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原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