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司马迁和司马谈在学术思想上有何不同?

摘要司马迁和司马谈在学术思想上有何不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论述学术的文章,只有保存在《太史公自序》里的一篇《论六家要旨》。该文认为阴阳家预先告诉人们吉凶祸福,使人拘束而多有害怕,是其不足;但他们排列天地四

司马迁和司马谈在学术思想上有何不同?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论述学术的文章,只有保存在《太史公自序》里的一篇《论六家要旨》。该文认为阴阳家预先告诉人们吉凶祸福,使人拘束而多有害怕,是其不足;但他们排列天地四季的顺序,是必不可少的。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难以尽从;但他们确定君臣父子的礼节,排列夫妇长幼的区别,是不能改变的。墨家过于节俭难以遵从,但他们主张加强根本,节约费用,是不可废除的。法家严厉无情而刻薄少恩,不能长久应用;但他们分别君臣上下,明确各自的职位,是不能更改的。名家纠缠于名实的区别,不通大体;但他们由名及实,查知事情,是应该明白的。道家无为无不为,使人精神专一,动静无形,顺应阴阳的顺序,采取儒、墨的长处,吸收名、法的要点,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无所不宜。司马谈对儒、墨、法、名、阴阳家都有所肯定,也有所批判,而对于道家则充分肯定,并大加赞扬,可见司马谈的思想应该归结为融合了各家思想长处的道家思想。

这并不奇怪,因为汉初几十年黄老思想盛行,统治者也一直用道家思想管理社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而司马迁从小跟随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对儒家经典相当熟悉。他自己也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了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对儒家比较赞同,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司马迁所接受的主要是先秦的原始儒家思想,并非被董仲舒神学化了的汉代儒家思想;相反,他对后世功利化的儒家十分反感,这一点从《叔孙通传》就能看出来。同时,司马迁从小还受了父亲崇尚道家思想的影响,对道家“取法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也很欣赏,因此他主张统治者政治上应该宽缓不苛,让人民有安定的生活,不要扰民。他用这种观点审视汉武帝的对外征伐和对内兴作,从而表示出了深深的不满。司马迁除了接受儒道之外,还“百家杂出,博采兼收”,对法、墨、阴阳家等学说也适当吸收。可见,司马迁的思想应该说是以儒、道为主的杂家。

总之,司马迁和司马谈在学术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司马谈是吸收了各家长处的道家思想,司马迁是以儒、道为主的杂家。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为自己的思想做了总结,他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中也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不同于任何一家的杂家。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