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何谓“食实封”?

摘要何谓“食实封”?隋唐的封爵制度虽然有食邑若干户的规定,如唐朝规定亲王食邑一万户、郡王食邑五千户、国公食邑三千户,依次递减,到男爵则食邑三百户,这些均为虚封,只有食实封,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唐代的食

何谓“食实封”?

隋唐的封爵制度虽然有食邑若干户的规定,如唐朝规定亲王食邑一万户、郡王食邑五千户、国公食邑三千户,依次递减,到男爵则食邑三百户,这些均为虚封,只有食实封,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

唐代的食实封之家,一是亲王。唐政府规定,皇帝的兄弟、皇子为亲王。亲王的食实封开始于太宗贞观年间,以贞观六年(632)赐徐元礼、韩王元嘉实封最早,其封户一般为八百户。高宗朝则将亲王的食实封数额普遍增加到千户,有的达到一千五百户,如荆王元景。二是郡王。

他们一方面可以从封王的父辈那里继承实封,同时自己也可以获得新的封赐。如武则天长安(701~704)中期,相王李旦子成器兄弟五人都被封为郡王,并得以赐实封三百户,中宗神龙(705~706)初期,成器赐实封通前七百户。三是公主,她们也因为与皇帝的血缘关系而享有实封。

太宗时,公主实封为三百户,长公主六百户。到高宗时,因为太平公主为武后所出,食实封逾制。垂拱(685~688)中期,太平公主食实封一千五百户,圣历初为三千户,长安中达到了五千户。四是功臣。唐政府规定,文臣武将中功勋卓著的都可以获得食实封。像裴寂、李靖都是创业的元老,房玄龄、杜如晦等都是安定皇位的功臣,哥舒翰、郭子仪等都是战功卓著的武将,他们都可以获得食实封。中唐以后,节度使也有获实封的。就史籍所见,功臣食实封最高者为两千户,像郭子仪、李光弼;最低是五十户,如郭暖。五是外戚、恩泽。外戚食实封以显庆四年(659)七月追赐武士覆(yuè)实封一干户为最早。恩泽是指因为皇帝私恩而受封,如中宗时杨再思因为曾经担任太子官僚而赐实封。六是宦官。

唐代有宦官受食实封的,但为数很少,仅有高力士、李辅国、鱼朝恩等少数人。

关于食邑租税的收取,政府规定凡赐食实封者,都以课户充数。封户租税的征收都是由地方州县官吏,会同诸王的国官和公主邑司的邑官,依据簿账,共同向封户收取。封家向封户收取的是租和调,庸则由州县官收取,作为国家的收入。

中宗时封家数目急剧增加,食实封者有一百四十余家,而且封家的实封户数大多都逾制,课户一般都选择人丁旺盛、土地肥沃的地方,这样一来,一个封家的封户有分处于若干州县的。由于封家有直接向封户收取租庸的权力,他们残酷地敲诈掠夺封户,常有额外索取。玄宗鉴于中宗以来的食实封问题日益严重,对食实封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取消了封家直接向封户征收租调的权力,所有封户的租调都要送到太府寺,然后再支付给封家;其次是指定了食实封的最高额以三千户为限,皇家的实封数更加以限制;再次是修改了食实封的继承法,规定在受封者死后,他的封户由继承人分食,但到封家玄孙一代,则又全归由玄孙中的承嫡房继承。从长期来看,封家封户的总数不会减少。玄宗时制定封家自始封到玄孙的一个继承周期中,其承嫡房的封户数比较始封时减少了三分之一。不过,此时玄孙代承嫡房的户数仍然较封家嫡男所食封数额为多,所以天宝四年(745),户部建议到玄孙一代,只有承嫡房的封户可以继续依法承袭,不是承袭者则全部停止,而且规定不许归入承嫡房。

这样,在继承过程中封家的封户则会更快地衰减,使封家不再成为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势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阳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