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杨国忠两次讨伐南诏的战争结局如何?

摘要杨国忠两次讨伐南诏的战争结局如何?唐代云南境内和贵州西北部有东爨乌蛮,今曲靖至洱海一带有西爨,洱河诸部白蛮。此外还散居着许多部落。七世纪后期,乌蛮建立了蒙舍、蒙、

杨国忠两次讨伐南诏的战争结局如何?

唐代云南境内和贵州西北部有东爨(cuàn)乌蛮,今曲靖至洱海一带有西爨,洱河诸部白蛮。此外还散居着许多部落。七世纪后期,乌蛮建立了蒙舍(今云南巍山)、蒙(在蒙舍西)、越析(今云南宾川)、浪穹、施浪(并在今云南洱源)、避川(今云南邓川)六诏。蒙舍诏居地最南,故称南诏。开元中,南诏强大起来,合并了其他五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唐封南诏皮逻阁为云南王。

按规定,南诏子弟要入京做“质子”,天宝中,在唐人质阁罗凤跑回了南诏,玄宗大怒,欲兴兵讨伐。杨国忠不加劝阻,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两次兴兵。他推荐旧友鲜于仲通率精兵八万讨伐南诏,第一次与阁罗凤交战,全军覆没,杨国忠不但为鲜于仲通掩盖败迹,还向皇帝为其请功,奏请皇帝一鼓作气,再次用兵。第二次他派司马李宓率师七万再讨南诏,为敌所诱,死伤无数。两次战争中,杨国忠获得了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的官职,开始掌握了兵权。但两次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内地农民被征去打仗,死伤惨重,人民怨声载道。几十年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描写的正是这次战争造成的灾难。可谓劳民伤财,于事无补,最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唐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迫使南诏向北臣服于吐蕃,成为吐蕃的左膀右臂,增强了吐蕃的势力。南诏王阁罗凤在叛唐后刻碑于国门,表示自己叛唐是为人所逼,是不情愿的。几十年后,德宗派韦皋镇蜀,韦皋对南诏予以安抚,才使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暂时缓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