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王化贞对辽东的丧失负有什么责任?

摘要王化贞对辽东的丧失负有什么责任?熹宗天启元年,在沈阳、辽阳被攻破的严峻形势下,熹宗起用熊廷弼为经略使,任命王化贞为巡抚。当时,王化贞缺乏对辽东形势的清醒认识,轻视敌军,主张进攻,收复辽、沈

王化贞对辽东的丧失负有什么责任?

熹宗天启元年(1621),在沈阳、辽阳被攻破的严峻形势下,熹宗起用熊廷弼为经略使,任命王化贞为巡抚。当时,王化贞缺乏对辽东形势的清醒认识,轻视敌军,主张进攻,收复辽、沈,而熊廷弼主张采用积极防御的方法。奏疏呈上后,王化贞由于自己的计划未被采用就把全部军事推给熊廷弼,两人因意见分歧而产生矛盾。王化贞不懂军事,不整饬军队,也不做进攻的实际准备,而是把恢复辽、沈的希望寄托于蒙古虎敦兔憨的出兵和叛将李永芳的内应,认为努尔哈赤无意久居辽阳,防守兵力单薄,出兵袭击,势在必克。他一次次率兵出击,一次次无功而返。又派部下毛文龙袭取镇江(今江苏镇江),过早地暴露了三路并进的军事策略,使辽南四卫反努尔哈赤的势力遭到重大损失。熊廷弼反对他的这些做法,从而使经略使与巡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兵部尚书张鹤鸣、内阁首辅叶向高对王化贞积极支持,言听计从。王化贞不受熊廷弼的节制,四方调来的援军,张鹤鸣自行派遣,熊廷弼询问情况,张鹤鸣却置而不答。当时,王化贞拥兵十四万,而熊廷弼只有五千,要兵无兵,要权无权,十分恼火,动辄说出十分愤激的话,朝廷大臣多支持王化贞,反对熊廷弼,甚至要求撤掉他的经略使之职,至此三路并进的策略成了泡影。

天启二年(1622)正月,努尔哈赤调动五万人马,分三路向河西进攻。二十日,渡过辽河,进攻西平堡(今河南西平)。熊廷弼命令守卫镇武堡(今属辽宁)的刘渠增援。王化贞听到西平被围后,轻率地采纳孙得功的计谋,全部撤走了广宁(今属辽宁)、闾阳(今属辽宁)的守兵,却没有想到孙得功已蓄意投降后金很久了。双方一交战,他就在阵后大喊:“兵败了!”率先骑马逃跑,明军大乱,三万余人全部覆没。孙得功逃回广宁,立即封存府库及火药库,声言要捉住王化贞投降后金。王化贞狼狈逃出广宁,在大凌河遇见熊廷弼,失声痛哭,准备守卫宁远、前屯。熊廷弼说:“已经晚了,你要是不撤广宁的守兵,不会出现今天这个样子,只好保护溃退的百姓入关罢了。”他把所带领的五千人马交给王化贞作为殿后,向山海关退去。两天之后,努尔哈赤率兵才进入广宁。至此,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弃之于敌。

辽东陷落的主要责任在于王化贞。他不了解实际情况,却一心想着进取,一意孤行,急功近利,又轻信他人奸计,使辽东轻易地落入敌军之手。支持王化贞的张鹤鸣和叶向高,也难逃脱罪责。但作为经略使的熊廷弼在辽西危急时刻,意气用事,匆忙后退,也是有责任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