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所谓“摊丁入亩”是怎么回事?

摘要所谓“摊丁入亩”是怎么回事?摊丁入亩,也叫“地丁合一”或“丁随地起”,就是把丁役银摊入田赋之中,田赋和丁役合并成地丁税。这个制度是清朝前期重要的赋税变革。田赋是封建国家每年向土地所

所谓“摊丁入亩”是怎么回事?

摊丁入亩,也叫“地丁合一”或“丁随地起”,就是把丁役银(人头税)摊入田赋(土地税)之中,田赋和丁役合并成地丁税。这个制度是清朝前期重要的赋税变革。

田赋是封建国家每年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土地税;丁役就是封建国家强迫凡年满十六至六十岁的男丁从事的无偿徭役。自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来,田赋和丁役都折成银两,向政府缴纳。这两项税额是封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雍正皇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就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把丁税摊入田赋,合称为地丁银。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是为了保证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封建社会赋役不均的问题。清朝初年,劳动人民“家无尺土而丁额倍多”,而地主富绅则“田连阡陌之家,粮册在手,公然脱漏”,沉重的赋役都落在劳动人民的头上。劳动者往往以逃亡来反抗封建地主的压迫,地主阶级也千方百计地隐瞒丁口和田亩来逃避赋税。

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政策,田多则税重,这样相对而言比较公平合理一些,财政收入也有了保证。因为土地是固定财产,清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丈量和编制鱼鳞册(土地簿)等方法获得较为精确的土地数字,也可减轻长久以来隐瞒丁口的弊病。这的确是一个解决赋役不均的较好方法。

摊丁入亩政策首先在广东、四川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雍正皇帝在此基础上,采纳直隶巡抚李维钧的建议,下诏天下,在全国大力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但因各地情况不同,实行这种新的赋税制度又必须掌握比较精确的资料,所以各省摊丁时间相差很大,一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经过半个世纪的推广,摊丁入亩才得以在全国基本实行。

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史上一项重大变革。它不仅有利于清政府财政情况的好转,而且对于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摊丁入亩实行以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势必放松,因而农民可以得到经商、务工等自由,使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这对于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