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丞相制度起源于何时?东汉的丞相有哪些权力?

摘要丞相制度起源于何时?东汉的丞相有哪些权力?丞相是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国从武王开始,设立左、右丞相,魏冉、吕不韦等都曾担任此职。秦统一中国后,只设左右

丞相制度起源于何时?东汉的丞相有哪些权力?

丞相是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国从武王开始,设立左、右丞相,魏冉、吕不韦等都曾担任此职。秦统一中国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年,萧何为丞相,后任相国。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立左右丞相,以后又只设一个丞相。汉初各诸侯王国也仿照朝廷,设立丞相。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对于军事大计和其他要务,由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商议决定,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也可以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的命令持保留意见。

丞相的具体职权是:任用官吏,向皇帝推荐人才,对于地方官的守、相有考课、任免、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方面的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一类的大事,由丞相派属官前去镇压。丞相也承担军事和边防方面的一定责任。此外,全国的户籍和各种图籍等档案,都归丞相府保存。丞相的官秩为万石,月俸之谷为三百五十斛,钱六万。丞相的属官有长史二人,他们是丞相的助手。此外,还有少史、征事等。又设西曹、东曹、奏曹、集曹、议曹等机构,分管官吏的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谋议、征集租谷等事宜。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又置司直,专门负责刺举百官之中的不法分子,这又加强了丞相的监察职能。

西汉初年,担任丞相的大多是开国的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武帝任用公孙弘为相,才开后世布衣登于相位的先例。随着君主集权的加强,武帝重用的是那些内廷近臣,对永相却不甚信任。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以后,大司马的权限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马多由外戚担任。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这样,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实际是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成为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年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最尊。

三公制一直实行到东汉末年。后来,大权又逐渐转移到外戚和宦官的手中,三公成为一种空衔。汉献帝时,董卓担任相国,强梁跋扈,俨然在众官之上。后来曹操又废三公而恢复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任丞相。

实际上董卓、曹操都是大权独揽,和君主的地位并没有什么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