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标点符号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它是舶来品,其实不然,它不仅诞生于我国,而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远在汉朝时,就有人用“离经”之法把文字之间断开。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篇》曰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它是舶来品,其实不然,它不仅诞生于我国,而且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远在汉朝时,就有人用“离经”之法把文字之间断开。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篇》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志”。郑玄注云:“离经,断句绝也”。孔颖达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那时古人读书,还常在句旁画勾,作为一种助读的标志符号。

到了宋代,人们采用圈点来标读文字,称为“句”。即在一句话意思还没有完而需停顿的地方,打一个“”,其作用类似于现今的逗号;全句意思完成后则画一个圈,等同于现在的句号。朱熹撰《四书集注》,除每句下有旁圈外,还在每章前画一大圈。这些都可视为最初的标点符号。

到了元末,书上的圈点更有助于艺术欣赏。哪些地方应急读,都有所提示,犹如唱戏有了“板眼”。明朝以后,随着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多了两个专名号,即在人名旁画上单直线,在地名旁则画上双直线。至于新式标点符号的提倡和使用,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的事了。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法》,这才使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有了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当前,标点符号种类之多少,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中文是14种,西班牙是13种,英文是10种,德文是9种。日文最少,只有5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