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孟子困于齐梁是怎么回事?

摘要孟子困于齐梁是怎么回事?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历史上被称为“亚圣”。他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而综观其一生,果然与孔子庶几相似。孟子也带着一帮弟子游说诸侯,希望他们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行“仁

孟子困于齐梁是怎么回事?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历史上被称为“亚圣”。他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而综观其一生,果然与孔子庶几相似。孟子也带着一帮弟子游说诸侯,希望他们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行“仁政”,行“王道”。然而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却处处碰壁:他游说齐宣王、魏惠王,都没有被重用,可谓受困于齐、梁。

魏惠王数被军旅,卑礼厚币以招天下士,孟子前往。魏惠王问他如何获利,他以仁义答之,认为君王不该如此言利。魏惠王不满意道:“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乃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显然惠王认为孟子的话迁曲而遥远,空阔而不切实际。第二年,魏惠王死,魏襄王即位。孟子见到魏襄王后,说他貌不似君,远看无国君风度,近看无国君威严,便离开魏国,去了齐国。

孟子到齐国时是五十五岁。在这里,他受到了齐宣王特别的尊重与礼遇。然而,他们的理想终是不同的。齐宣王请他讲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孟子却大谈“保民而王”、“制民之产”,劝齐宣王“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王道”,这些在齐宣王看来都是迂阔空论。所以孟子在齐五六年之久,也曾一度尊为客卿,但始终不被重用,仅仅被视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而已。齐宣王曾表示:“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也就是说,齐宣王并不想推行孟子那套不切实际的“王道政治”,只想将他做成一个招牌,以博得尊贤重士的美名。孟子在齐国深感“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孟子·告子下》),即齐宣王对他礼貌有加,但所进之言却从未实行过,终于依依不舍地决定离开齐国。他在齐国边境的昼县住了三夜,希望齐宣王改变态度。然而他的希望最终落空了,只好回到故乡邹国聚徒讲学,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俊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