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尚友社”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西安“尚友社”亦是一个遐迩闻名的秦腔文艺团体。它是在三意社诞生23年之后,由该社第一期学生刘光华率众从中游离而出并另起炉灶,重新组建、发展起来的。 1938年,苏长泰创办的三意社经过20余年的风

西安“尚友社”亦是一个遐迩闻名的秦腔文艺团体。它是在三意社诞生23年之后,由该社第一期学生刘光华率众从中游离而出并另起炉灶,重新组建、发展起来的。

1938年,苏长泰创办的三意社经过20余年的风雨洗礼,已经人才济济,名流荟萃,步入鼎盛时期。但与此同时,社内管理方面的一些重大矛盾与问题亦日渐反映出来。除了苏氏长子苏哲民与代理社长聂金山的社务之争外,不少中青年演员为争演主角而相互角逐。是年6月,学生刘光华在“二虎”(杨虎城、李虎臣)旧部李定五、丁增华及当地一些富商的支持下,带领本社部分学员及晋福长、杨金声、李逸生等艺人、剧作家另行组班,成立了“集义社”,旨在“集合各方仁义志士”,致力于秦腔事业。他们将首期学员艺名的第一个字都冠以“集”字,二期学员皆取以“尚”字。意即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但“志向相同、通力合作的朋友尚有人在”。

集义社诞生后,尽管演员阵容和演出水平相当可观,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横征暴敛,胡宗南匪帮敲诈勒索,不久便陷入困境该社在风雨飘摇中仅仅支撑了5个春秋便宣告解体。事业上的挫折,并未使刘光华一蹶不振。1945年8月,他抱定“宁可倾家荡产,也不终止秦腔事业”的决心邀集晋福长、杨金声、王文鹏及张建民、康正绪等人重整旗鼓,再次筹建新社尚友社。经过几度风雨,几番起落,他们终于在艰难困苦中迎来了春天,迎来了黎明。

解放后,尚友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才真正获得了新生。他们除自身有了较快的发展外,还选派许多优秀演员去西藏、甘肃、宝鸡等地充实文艺团体,为振兴秦腔,繁荣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