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摘要为什么说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著名的《天人三策》中,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思想,把先秦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汉书·五行志》载“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

为什么说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著名的《天人三策》中,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思想,把先秦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汉书·五行志》载:“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所谓“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就是说董仲舒是首先把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学说结合起来,以适应当时社会思潮与政治发展的需要。他在《对策》中就很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

董仲舒认为天是万物之祖,覆盖、包含着万物,建日月风雨以调和万物,经阴阳寒暑以成长万物。这种天可以说是自然之天、客观存在的物质之天。但天在决定人间的事情上却变成了有意志的有感情的神。天可以把拥有治理天下的天命授予王者,受命的符应就是祥瑞,为爱护人君天可以用灾害、怪异对他进行谴责使其惊惧而改正失误。这种王权天授的理论,实际上论证了汉王室江山存在的合理性、神圣性。在具体的治国方略方面,董仲舒认为“天任德不任刑”,“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而不任刑”。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德治,就是用儒家仁义等思想为指导所制定的政治制度、措施;另一方面就是教化,就是道德教化。董仲舒又指出如果用刑罚治国使天下衰败了,就要改制、更化、改正朔、易服色,这样就是“顺天命”。并认为只要按儒家这些治国的办法办,就会使王道复兴,天下大治。正因为董仲舒把儒家的主张都披上了天、天命的外衣,所以说他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学说结合了起来,发展了儒家学说。

董仲舒在《对策》中虽把阴阳五行说与儒家学说结合了起来,然而董仲舒毕竟是儒家的经学大师而不是阴阳家的方士。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首先,董仲舒维护儒家的道统。他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道”就是儒家的“先王之道”。秦朝治国专用刑罚,使天下大乱,这是废“先王之道”的后果,因此就要改制、更化,重新改为用儒家的德教治国。这就维护了儒家治国的道路,维护了儒家的道统。其次,董仲舒强调德治和教化,即要求实行儒家的仁政,适合民意,也就是符合天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坚持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最后,董仲舒从其天人感应的理论出发,认为天降灾害、怪异是对帝王失道的谴责,目的是引起其惊惧而改正错误。这实际上就是限制、监督皇权。董仲舒说:“《春秋》之所讥,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作为治“公羊”大师,董仲舒企图以儒家经典来匡正皇权。这在当时是很有新意的大胆的理论。这一理论填补了中国古代政治学说中的一个空白。这一点不仅继承了儒家的精神,而且有所发展。由此可以说,董仲舒是儒家的经学大师,而不是阴阳五行家。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俊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