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西汉“赀选”是怎么回事?

摘要西汉“赀选”是怎么回事?除“任子”外,西汉时期拥有一定数量资产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备衣马之饰,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赀选”是根据家庭财产多少而选官的制度。《汉书·景帝纪》后元二年(前1

西汉“赀选”是怎么回事?

除“任子”外,西汉时期拥有一定数量资产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备衣马之饰,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zi)选”。“赀选”是根据家庭财产多少而选官的制度。

《汉书·景帝纪》后元二年(前142)曾下诏:“今訾(z,同“费”)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宦,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意思说:“现在家产十万以上纳十算算赋的人才能选官,清廉的士人当官不用那么多的家产。有士籍的商人家中财产虽多但不能当官,家中资产少于十万的也不能当官,我很可怜和同情他们。于是规定家产四万纳四算算赋的人就可以当官。”可见,在汉景帝之前,只有家产达到十万才能被选拔当官,按汉文帝、汉景帝时的情况,十万钱恰好是一个中等人户的家产。这一诏令之后,家产降至四万就可以选拔为官,这使得一些家境较贫寒的人也可以被选拔当官,应当说是个进步。

家产到达一定数量是“赀选”的前提,但并非凡达到标准者皆可为官,那么在资产达标之后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做官呢?那就是通过向政府“纳赀”。如《汉书·张释之传》记载张释之“以赀为骑郎”。注引如淳曰:“汉注,赀五百万为常侍郎。”这就是说张释之是在“纳赀”五百万后,才当了常侍郎。再如《汉书·黄霸传》:“汉武帝末以待诏入钱尝官,补侍郎谒者。”再如桑弘羊,出身洛阳富商家庭,十三岁为侍中,有的学者认为他就是通过“纳赀”踏入仕途,最后做到御史大夫的。另外,卜式也是一位“纳赀”为官的典型,《汉书·卜式传》记载:“是时富豪皆多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乃召拜式为中郎。”因此,《盐铁论》说“富者以财贾官,累功积日,或至卿相”。

通过“纳赀”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用人才,如张释之通过“赀选”为官,汉文帝时为廷尉,秉公执法,做出了杰出贡献。汉景帝时,司马相如也曾“以赀为郎”。再如桑弘羊,精于理财,贡献卓著。但是,以资产选官毕竟有消极方面,诚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所言“选郎吏又以富资,未必贤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