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我国古代宾馆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对外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因此,宾馆作为必不可少的接待设施,早在2000多年前就因运而生了。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的波斯身毒(今印度、巴基斯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对外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因此,宾馆作为必不可少的接待设施,早在2000多年前就因运而生了。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的波斯(汉时称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前来长安的使者与商人日渐增多。与此同时,汉王朝同各族人民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为了接待远方来客,汉武帝下令在长安修建了“蛮夷邸”,这实际上就是我国最早的涉外宾馆。

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使一度寂寞荒凉的洛阳成为繁荣兴旺的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国外客商。为此,洛阳城里专门修建了“四夷馆”。还有四个“里”,也是专为安置各国使节与商旅而设的。如扶桑馆和慕化里安排来自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客人;崦嵫馆和慕义里则安置来自中亚、西亚诸国的使节与商旅。

隋、唐、宋时,这些外事宾馆改称“四方馆。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展,宾馆在各商业都市及贸易港口也设置起来。例如唐代扬州建有日本馆,楚州建有新罗馆,广州建有番馆。为了搞好接待工作,北宋还在东京设立了都亭驿、来远驿、礼宾院、同文馆等外事管理机构以及鸿胪寺、客省、引进司、东西上阁门等兼管部门。这些馆驿,既司组织、接待职责,同时又是政府之宾馆。

元、明、清时期,这类宾馆改称“会同馆”。

封建时期,这些宾馆接待宾客,均按不同国籍不同民族分设馆舍。政府派有专职人员和翻译,对宾馆实施管理与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