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犹豫不决”的由来与来历

摘要我国的文字读音,都是经过孔夫子所主导的文字机构审查定夺的。可是由于工作人员南北混杂,发音不准,竟把“牛和“鱼”的读音弄混了,以至出现了“犹豫不决”。 君不见,“牛”字本身就像一条倒挂着的鱼,尖嘴

我国的文字读音,都是经过孔夫子所主导的文字机构审查定夺的。可是由于工作人员南北混杂,发音不准,竟把“牛和“鱼”的读音弄混了,以至出现了“犹豫不决”。

君不见,“牛”字本身就像一条倒挂着的鱼,尖嘴、有翅,还有长长的尾巴;而“鱼”字呢,又恰似一头翘首的牛,长着犄角挺着圆圆的肚子,四条腿分开而立,活像翘望着什么。“牛”“鱼”何以颠倒?让我们穿越历史,回到孔夫子的办公室探寻个究竟。

2000多年前,中国的汉字经由孔夫子统一规范。其3000弟子,专门负责将审定后的汉字传给民间。孔子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每写出一个,弟子就立即传出去。历经三年六个月的辛勤努力,写出的字实在难以计数。一天,他写着写着,就伏案而眠了。瞬间清醒后,他却打破常规一连写下“牛”“鱼”两个字,念过后交给弟子去传。弟子一时疏忽,竟分不清哪个是“牛”,哪个是“鱼”,想问又不便开口,就只好按照先生念字的顺序,把“牛”认成“鱼”,将“鱼”当做“牛”。即便如此,弟子拟向民间发布时,心里还在嘀咕,真是“牛鱼不决”。

后来,人们就把拿不定主意时的情形称之为“牛鱼不决”。而现今的“犹豫不决”,则是根据前者的字音演变而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