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宋哲宗时,苏轼遭透、政绩如何?

摘要宋哲宗时,苏轼遭遇、政绩如何?元祐二年,苏轼以翰林学士兼任侍读。他尽职尽贵,每当讲到历代治乱兴衰、邪正得失的时候总是反复开导皇帝,希望能对哲宗有所启发,又提醒皇帝要严明赏罚,整顿军务。次年

宋哲宗时,苏轼遭遇、政绩如何?

元祐二年(1087),苏轼以翰林学士兼任侍读。他尽职尽贵,每当讲到历代治乱兴衰、邪正得失的时候总是反复开导皇帝,希望能对哲宗有所启发,又提醒皇帝要严明赏罚,整顿军务。次年,他权知礼部贡举,主持科举考试。当时天气非常冷,考生们坐在庭院中考试,冻得话都说出不来。面对这种情况,苏轼放松了对他们的限制,使他们能够施展出全部才能。巡查的内侍常常侮辱应试的举子,甚至诬陷他们有罪,苏轼上奏朝廷把他们全部赶走了。

元祐四年,因为总是评论时事,所以执政大臣对他非常不满,他也自知无法在朝廷立足,于是自请出任地方官,不久出知杭州。这年杭州大早,瘟疫流行,苏轼上奏朝廷减免了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春天,他又贱卖常平仓的大米,做了很多粥和汤药,派医生分区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他认为杭州处于水陆交会的地方,瘟疫要比别的地方多,因此集中多余的公款两千缗,又自己拿出黄金五十两,办起了病坊,积蓄钱粮收治生病的百姓。杭州靠近大海,地下水又咸又苦,唐朝时李泌引来西湖水修建了六井,百姓的用水问题才得到解决;后来白居易又引西湖水灌溉农田,百姓开始富裕起来。可是宋朝建立后,西湖荒废了,只好用挟带着大量泥沙的钱塘江水,时间一长,河道淤塞,六井也几乎被废了。苏轼到任后,疏通河道,修造筑堤闸门,控制西湖水的蓄积和排泄;又修复了六井,再把控出来的淤泥堆积在湖中,筑成了一条长三十里的长堤来往行人,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美不胜收,杭州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就把这条长堤命名为“苏公堤”。他突出的政绩,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很多人家里有他的画像,百姓们还修建了他的生祠来报答他的恩德。元祐六年,苏轼被召回朝廷担任翰林承旨,但仅过了几个月,就受到了政敌的不断攻击,于是他再次请求离开朝廷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在颖州期间,他仍然做了很多救灾工作;次年他又调到扬州,不久又被召回朝廷任礼部尚书兼侍读。

总之,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受到新旧两党的夹击,不断地在朝廷、地方之间奔波。在元祐八年九月,一直对苏轼非常器重的高太后病逝,于是新党再起,元祐旧臣基本上全部被贬逐了,苏轼也再次开始了不幸的命运。他先是自请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初年以诽谤先朝的罪名被贬到英州(今广东英德),不久降官;还没有到英州,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阳)居住;三年后又贬为琼州别驾。

琼州的夏天非常潮湿,冬天雾气很重,又缺医少药,根本不适合人居住。

而且当地官员故意刁难,不许他租赁官屋居住,他只好自己买地建房,当地百姓都赶来帮忙,很快盖起了三间茅屋。苏轼和小儿子苏迈住在这里,以著书为乐,热情地与当地父老交往,在艰苦的生活中他始终能自得其乐,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击倒。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批准他度岭北归,半路上在常州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