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安素“议论识趣,有可称述”处?

摘要为什么说安焘“议论识趣,有可称述”处?安焘,开封人,自幼聪敏,十一岁时在乡里上学,不愿与同龄人一同读书,听说有一位老先生收徒讲学,就去拜老先生为师,老先生对他说“

为什么说安焘“议论识趣,有可称述”处?

安焘(1034~1108),开封(今河南开封)人,自幼聪敏,十一岁时在乡里上学,不愿与同龄人一同读书,听说有一位老先生收徒讲学,就去拜老先生为师,老先生对他说:“你刚到学数数的年龄,还不能随我读书,等你能做出诗来,我才能收你为徒。”安煮听了面无难色,一会儿就写出了一首诗,并且水平超过老先生的所有学生。因为这,安焘声名远播。安煮后来登第,历任太常丞,秘阁校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修起居注、左谏议大夫、直学士院、知审刑院、龙图阁直学士、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知院事、门下侍郎、通议大夫等职。

元丰(1078)初年,朝廷与高丽通使,朝廷派安焘以假左谏议大夫的身份前往高丽,高丽派近臣对安焘说:“高丽王对使者您很是敬重,这种敬重完全出自诚心,不像朝廷对契丹那样只是为了免除边患才与契丹通好。”安煮笑着回答说:“尊中华,事大国,礼节应当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朝廷使者很少来到这里,你们就稍加礼数罢了。朝廷与辽国通好已经很长时间了,怎么能还在这里比较朝廷待谁厚和薄呢?”安从高丽回来,皇帝认为他知道礼节,就把左谏议大夫一职真正授予给了他,并让他兼直学士院一职。

安焘不仅善于议论,而且还颇“识趣”。与他同列的人都得到了提拔,并且朝廷又新任命了宰相,只有安煮按职不动,朝廷下诏给安素增加两秩禄,安焘诚恳地谢绝说:“这样做虽有旧制可循,但只不过是因为同列官员的官职都超过了按职不动的臣子,朝廷才用这种办法来安慰那些按职不动的人罢了。我恳请陛下免去加给我的这两秩禄,使朝廷以后再不要姑息这样按职不动的臣子,而臣子们也可以从中生出一种廉耻之心。”安焘最终也没有接受这两秩俸禄,从这一点上看,安焘确是“有可称述”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原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