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王曾死后,为什么获得了仁宗的“旌贤之碑”?

摘要王曾死后,为什么获得了仁宗的“旌贤之碑”?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幼年父母俱丧,叔父王宗元收养了他,并请了乡里的名士张震教他读书。王曾聪慧过人,擅长诗文,科举考试一

王曾死后,为什么获得了仁宗的“旌贤之碑”?

王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幼年父母俱丧,叔父王宗元收养了他,并请了乡里的名士张震教他读书。王曾聪慧过人,擅长诗文,科举考试一帆风顺,真宗威平五年(102),夺魁天下。

当时的宰相寇准十分赏识王曾的才学,在真宗面前多次举荐他,于是真宗任命王曾著作郎等职。景德初(1004),真宗大建玉清昭应宫,大臣们无人敢言,王曾挺身而出,力陈五方面的害处劝谏。后来,真宗为了加强案件的审判,特命王曾判大理寺。真宗召见王曾,对他说:“案件的文本是重要文献,今屈卿负责。”王曾请求自己选用属吏,真宗允许。

王曾格尽职守,审案公正严明,深得真宗的信任。

一天晚上,真宗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和王曾谈了很久。王曾退出后,真宗忙命内侍传谕:“近来很念爱卿,匆忙之间,未来得及换上朝服见爱卿,请爱卿千万别以为是朕怠慢了你呀!”从这些足见真宗对王曾是十分敬重的。

乾兴元年(1022),真宗去世了,仁宗即位,年仅十三岁的仁宗尊刘氏为皇太后,皇太后垂帘听政。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皇后辅立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当时,刘氏的党徒、奸相丁调硬是要王曾去掉“权”字,王曾坚决地说:“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已经是国家的不幸了,称权’还足以示后人。并且增减诏书是有法则的,难道你想破坏这个法则吗?”丁谓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宰相丁调善于玩弄权术,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排挤贤良,欲把前宰相寇准、李迪等置于死地。王曾对丁谓愤恨在心,却缄默不语,暗暗寻找时机。丁调的胆大妄为激起了朝野的共愤,一时间,朝廷民间怨言四起,刘太后对丁调也开始不满,王曾见状,就将雷允恭擅自迁移真宗陵穴一事上奏刘太后,说丁调与雷允恭互相勾结,图谋不轨,刘太后得知大怒,斥贬丁调。

丁调被贬后,王曾拜相。他上任后,格尽职守,致力于朝政。每次拜见仁宗,都会言利害之事,深为仁宗所倚重。王曾是个是非分明、正直耿介的人,他曾多次阻止了刘太后的一些胡作非为,因此也让刘太后积怨在心。天圣七年,真宗倾尽财力修建的玉清昭应宫遭雷击起火,化为灰烬。当时王曾兼任玉清昭应宫使,刘太后借机罢免了王曾,贬到老家青州。在知青州期间,王曾治理有方,百姓非常满意,甚至把王曾的画像放在家中供着。

刘太后病故之后,仁宗亲政,王曾被召回朝廷,又任宰相。为相期间与吕夷简政见不和,屡次争吵,仁宗大怒,将二人同时罢免,王曾的宰相生涯也从此结束。

王曾端庄持重,在朝为官,进退有礼,平时不苟言笑。去世十多年后,仁宗亲自篆写其碑:“旌贤之碑”,并改王曾家乡的名字“连贤乡”。

为大臣赐碑篆,也是由王曾开始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原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