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火葬是怎么来的

摘要火葬,佛教称茶毗。是在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开始出现的丧葬现象,寺院的焚尸炉又称为化身窑。教徒流行把尸体摆成打坐的姿势后火葬。《高僧传》记载了许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以自焚圆寂,有的死后焚化火葬。建隆

火葬,佛教称茶毗。是在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开始出现的丧葬现象,寺院的焚尸炉又称为化身窑。教徒流行把尸体摆成打坐的姿势后火葬。《高僧传》记载了许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以自焚圆寂,有的死后焚化火葬。建隆三年(962年),宋太祖赵匡胤曾下诏禁止火葬。“茶毗火葬法”在宋代大为流行,例如《水浒》第25回中武大郎和51回中沧州知府的小儿子死后均在棺材内火葬。南宋朝廷仍禁民间火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监登闻鼓院范同上奏,建议朝廷拨地令贫民葬亲。

理学兴盛之后,火葬逐渐衰落。元朝规定土著汉人一律土葬。

明清之际中国仍禁止火葬,但仍无法完全根除火葬的习俗,吴县通济寺设焚化亭,供民间火葬。清初允许火葬,满人入关前也是实行火葬,例如努尔哈赤去世后为火化,称为“宝宫”的骨灰坛葬在福陵,人关后的初期,顺治帝、其爱妃董鄂氏以及孝康章皇后也是火葬,但此后开始限制火葬而鼓励土葬。顺治五年(1648年)

四月,清朝颁布丧葬条例。清朝的佛教僧尼,一部分信徒,以及寺庙收葬的流浪死者仍然在寺庙里火葬。另外,瘟疫流行、或者客死异乡者,在不便运灵柩回乡的情况下,火葬也是权宜之策。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