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天龙山石窟的佛像有什么特点?

摘要太原天龙山石窟,分布于东西二峰的腰部,东峰8窟,西峰13窟。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续有开凿,以唐窟为最多,达15窟,8窟凿建于隋开皇四年,

太原天龙山石窟,分布于东西二峰的腰部,东峰8窟,西峰13窟。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续有开凿,以唐窟为最多,达15窟,8窟凿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规模为东峰之冠,窟正面凿列柱式窟槽,东壁刻摩崖碑,世称《开皇石室铭》。9窟是唐代诸窟中规模最大的,位居天龙山石窟群的中心。窟前原建有三重檐的高阁,现存二层壁面,上层除高约8米的倚坐弥勒佛,下层中央雕高约5米的十一面观音,其左雕乘象普贤菩萨,右雕骑狮文殊菩萨。观音立像赤足踏莲花,姿态极优美,上身裸,下身薄衣贴体,比如“曹衣出水”,左足平站,右足尖着地,脚根轻轻离地,被支撑的身体自然扭曲成形。胸、腹、臀、腿结构明晰可见,人体造型之美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另外,如14、17、18三个唐窟的佛、菩萨造像,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被称为“天龙山式样”。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