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烟墩山的名称有什么来历?

摘要烟墩山的名称有什么来历?在孙文西街步行街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中山十景之一的“阜峰文塔”。它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香山八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走步行街过半,会看到一条非常热闹的小商品街,顺着这

烟墩山的名称有什么来历?

在孙文西街步行街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中山十景之一的“阜峰文塔”。它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香山八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走步行街过半,会看到一条非常热闹的小商品街,顺着这条渐行渐高的小街一点点攀登,一路上可以浏览那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最后就会来到烟墩山上。烟墩山又称阜峰、石岐山。传说这里原是一个海中孤岛,附近一带有渔民聚居,他们出海捕鱼,早出晚归,遇到恶劣天气,视野模糊,特别是晚上更需要认准归航的方向,便决定在山顶点燃火堆,给渔船指引方向,点火燃烧放出大量浓烟,故此,人们便称这个岛为烟墩山。还有一传说,这里曾用作烽火台,以防御敌情,反正是与烟火有关而得此名字。

阜峰文笔就是指山顶上的阜峰文塔,它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距今三百多年,是一座七层八角的砖砌花塔,传说是为了改变当时香山县的贫穷面貌而建的。故事是这样的:香山立

县后,由于地处边隅,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被朝廷视为

“下县”。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风水”先生振振有词地说:石岐的地势原为“网增(即渔网)地”,岐江东西两岸的烟墩山和马山,就是张开“神增”的两支“栋”,由于烟墩山比马山矮,所张开的“神缯”就向烟墩山倾斜,结果“神缯”支不稳、兜不住,让“财气”白白地漏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九月,香山知县蔡继善接受乡绅们的提议,决定在烟墩山上兴修风水塔,使之总高度与长洲的马山相齐,这就是烟墩文塔的来历。

塔高24.5米,在民间又称“花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每层均有飞檐,塔顶用铸铁制成,整个造型就像一支在蓝天上书写诗文的巨笔,所以又称为“文笔”。自从烟墩塔落成后,香山八景中的“阜峰文笔”,就由原山形似文笔的湖洲山,改为造型像文笔的烟墩山塔了。塔身雄伟,造型隽秀,内有石梯盘旋直登塔顶。在顶层倚栏眺望,中山城区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此塔一向被视为中山的象征,不少商品以此为商标图案。古塔几经沧桑,1983年中山人民政府拨款大修,塔身翻新,外层辅以灯饰,入夜,古塔熠熠生辉,如一座玲珑剔透的宝塔,距城区十多公里可见。要想近处一睹阜峰文笔的风采,一定要攀登302级石级,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俊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