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壮族岩葬有些什么特点

摘要壮族岩葬有些什么特点?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土,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壮族岩葬有些什么特点?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土,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那些下临江河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

壮族岩葬最早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直到中华民国时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而大部分壮族岩葬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

古代壮族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呢?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

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壮1族人民怎样赶歌圩?

歌圩是壮族群众聚会唱歌的传统节日活动形式。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唱歌,故名歌圩。

歌圩每年春秋二季最盛。春季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四、初七、二月十九、三月三、三月初五等时间举行;秋季歌圩多在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时间举行。此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歌圩。

每逢歌圩,人们从四面八方村寨赶来参加,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万余人。歌节活动一般持续三五天。地点有固定的,如圩场、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一般选择在离村寨不远的空地、山坡上举行。歌圩当天清晨,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带上五色糯米饭、红绿蛋等节日食品,女青年还要带上亲手精制的绣球,三三两两结伴赶来欢度歌节。

歌圩的起源有祷祝丰年、唱歌择偶、歌仙刘三姐传歌等说法。

壮族歌圩主要有以下形式:节日性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五月以及秋季八九月间的节日里举行;临场性歌圩,在劳动场所、圩市、婚娶之时歌唱;竞赛性歌圩,包括“放球、还球歌圩”、“庙会赛歌”等。有的歌圩则节日性、纪念性、祭祀性兼而有之。

歌圩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歌场交情,即倚歌择偶。

二是赛歌赏歌,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和别具特色的抢歌、斗歌等。三是文体自娱歌圩,圩期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博扇活动等,甚至还有壮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歌圩所唱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几乎无事不歌。

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广西共有640多个歌圩点。

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它已成为壮族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