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金丝杂面的特色及由来

摘要金丝杂面的特色及由来金丝杂面,是衡水饶阳的传统风味,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末年曾为贡品。它是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原料混合制成,因为面条细如丝,色金黄,故名“金丝杂面”

金丝杂面的特色及由来金丝杂面,是衡水饶阳的传统风味,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末年曾为贡品。它是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原料混合制成,因为面条细如丝,色金黄,故名“金丝杂面”。制作时把和好的面擀成如纸薄片,稍晾片刻,至不干不湿、不断不粘时,折叠,切成细丝,盘成把,晒干后包装起来。食用时先在锅里配好汤,烧开后下面,下完即可捞出,入碗加汤食用,故有“速食面”、“方便面”之称。金丝杂面营养丰富,有消热、祛毒、开胃、降压的功效,加之食用方便、鲜美适口、做工美观、长放不坏,故常当做礼品。

相传在清道光年间,衡水饶阳东关有一位卖杂面的农民仇发生,历经数年,研制出金丝杂面,因味好、做工好,很快在衡水一带有了名气。据清同治、光绪年间吴汝纶撰写的《深州风土记》载,金丝杂面一斤“千六百刀,面细如丝”。清朝末年,有位太监回肃宁老家省亲,到饶阳东关仇家面店买了一些金丝杂面,当做礼品带回清宫,做的汤面味道很好,受到称赞。从此金丝杂面成为“宫面”的一种。1929年在天津国货展览会上,仇家金丝杂面又荣获二等奖,奖状上印有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免冠照片,下书八个金字:“制造精良,品质尚佳”,奖章为铜制景泰蓝,上铸有孙中山先生的头像。现在,饶阳金丝杂面生产厂家有80多个。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