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李鸿章杂碎是如何创制的

摘要李鸿章杂碎是如何创制的李鸿章杂碎,由李鸿章在美国时创制。其产生完全出于偶然。它以鸡肉、熟白鸡肉、熟白猪肚、净鱼肉、油发鱼肚、熟火腿、水发鱿鱼、水发海参、水发玉兰片、水发冬菇、水腐竹、蛋黄糕、鸽蛋、干贝

李鸿章杂碎是如何创制的李鸿章杂碎,由李鸿章在美国时创制。其产生完全出于偶然。它以鸡肉、熟白鸡肉、熟白猪肚、净鱼肉、油发鱼肚、熟火腿、水发鱿鱼、水发海参、水发玉兰片、水发冬菇、水腐竹、蛋黄糕、鸽蛋、干贝等为主料;以大菠菜梗、熟咸鸭蛋黄为配料;以葱、姜、精盐、绍酒、鸡汤、熟猪油等为调料,经笼蒸、烧烩等工序制成。

关于李鸿章杂碎的创制,有中国版本、美国版本两种说法。

中国版本认为:1896年,李鸿章来到纽约。由于他在一段时期内一直吃美国菜,感觉有些腻歪。某天在自己下榻的华尔道夫饭店,他打算招待美国客人吃晚饭。也许因为中国的饭菜别具风味,美国客人不一会儿就把饭桌上的菜一扫而空了。厨师一看,心中不由着急起来,因为所有准备的菜都已上完,而客人一点儿都没有要走的意思。

面对此景,李鸿章急中生智,对厨师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只一会儿,厨师便做了一盆大烩菜端上来了,但见它五颜六色、五花八门。没想到客人尝后,更觉可口无比,于是问此菜叫什么名字。大概李鸿章因为没听明白,于是牛头不对马嘴地说“好吃,好吃!”。刚好在英语中,“杂碎”一词发音为“Hotch-potch”,与中文的“好吃,好吃!”发音很相似。于是,美国客人们便将其命名为“李鸿章杂碎”。

美国客人吃饱喝足后就告辞了,可是一出华尔道夫饭店的大门,就被等在门外的记者们逮了个正着。于是,经过这些记者们添油加醋地吹嘘了一番,“李鸿章杂碎”在美国便声名鹊起了,并且成为中国菜在海外的代名词。

一时之间,不少旅美华侨开设的餐馆,开始竞相效仿华尔道夫饭店,在菜单中加入了“李鸿章杂碎”一菜,并且连餐馆名也改为各种“杂碎”馆。但是在合肥方言中,“杂碎”实际上应为“杂烩”,但这不影响“李鸿章杂碎”这道菜在美国的知名度。现在,美国的一些中国餐馆仍将其写作“杂碎”。

美国版本认为:1896年8月29日晚上,李鸿章在美国纽约宴请美国客人,打算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中美关系。当时,李鸿章让厨师做了一道“杂烩”,食材包括芹菜、豆芽、肉等,因为这样就可以满足中、美双方的双重饮食口味。这种说法在地点、时间、人物“三要素”上都有根有据,但是否属实,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