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浣花夫人塑像两侧的对联有些什么传说典故?

摘要浣花夫人塑像两侧的对联有些什么传说典故?在杜甫草堂花径旁的浣花夫人祠内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臂一呼,为夫子守城,代小郎破贼”;下联是“三四月历数成都胜事,且先遨头大会,以流

浣花夫人塑像两侧的对联有些什么传说典故?

在杜甫草堂花径旁的浣花夫人祠内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臂一呼,为夫子守城,代小郎破贼”;下联是:“三四月历数成都胜事,且先遨头大会,以流觞佳节,作设悦良辰”。此联为清代学者俞樾所撰,它不仅把浣花夫人的传奇故事和古时成都游浣花溪的传统习俗都交代清楚了,其中还涉及许多典故,读来颇耐人寻味。

上联是说,《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没有详细记载浣花夫人被唐王朝敕封为“冀国夫人”之事,但传说中浣花夫人“奋臂一呼”,组织义军替丈夫守城,代替兄弟破敌的故事却是真实感人的。关于冀国夫人的故事,有唐朝诗人岑参所作的《冀国夫人歌词》一诗为证,说明此故事并非虚构。联语中的“夫子”是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小郎”则是嫂子对丈夫兄弟的称谓。当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离开成都时是让其弟崔宽守城,结果崔宽守不住,是嫂子组织义军替他解了围。

下联是说,古时成都三四月间民间节日盛事不断,据《岁华纪丽谱》等史料记载,三四月间是成都人春游的日子,特别是四月十九日是成都人春游浣花的高潮。据《成都记》载,“太守出游,士女则木床观之,谓之‘遨床’,故太守为‘遨头’”,此次活动因此被称为“遨头大会”。联语中的“流觞佳节”是指农历三月初三为已日,称上已节,又作为修禊之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天的朋友聚会上为曲水流觞之饮而作,故三月初三也称作“流觞佳节”。明代把浣花夫人的生日也从四月十九改为三月初三,故说以流觞佳节来作为纪念冀国夫人的良辰吉日。联语中的“设悦”代指冀国夫人。据《礼记·内侧》记,古时候有一风俗,妇女生孩子,要是生儿子就在门的左边挂一张木弓(“弧”);若是生女,就在门的右边挂一条佩巾(“悦”),作为标志。因此,后人把妇女的生日称为“设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