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端公”(巫师)是羌族文化的传承人?

摘要为什么说“端公”是羌族文化的传承人?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认为世间一切有生命的草木和无生命的自然现象都有“灵魂”。他们还认为诸神都有无边的法力,支配和主宰着人畜的安

为什么说“端公”(巫师)是羌族文化的传承人?

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认为世间一切有生命的草木和无生命的自然现象都有“灵魂”。他们还认为诸神都有无边的法力,支配和主宰着人畜的安危、五谷的丰歉,乃至于民族的兴衰。因此,敬神、祈福、驱鬼、辟邪就成为羌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从事此类宗教活动,充当人和神之间中介的巫师则被称为“端公”。

羌族语言不尽统一,因此对端公的称呼也不尽一致,在茂汶一带叫“许”,或尊称“阿父许”;理县则称“斯谷”或“索谷”,尊称为“比不若瓦”(祖师爷的意思)。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文化失于文字记载,多为承传性的口头文学创作。而这些丰富多彩、质朴无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历史文化都以宗教文化的方式被保存下来。因此,羌族的端公不仅是羌族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也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这从端公在做法事时所唱“经典”的内容可以看出端倪。

端公根据做法事的性质不同,其“唱经”的内容也不一样,分为上、中、下三坛。上坛是许愿、还愿、请神、敬神,属神事;中坛是消灾除难,属于人事;下坛是替死人解罪、解煞,给凶死者招魂超度,属于鬼事。上坛经文有十二部:第一部《得遮阿吉》

是所有经典的序篇;第二部《昔得喜足》是请神、敬神经;第三部《壳》是叙述羌人发祥地的情况;第四部《出心南满》是歌颂羌民族的祖先;第五部《毕》是叙述羌族地区的山川、气候、风土人情;第六部《吉》是敬神经;第七部《兹勿》是记述羌族地区的山石神灵和著名老人;第八部《遮》是歌颂羌族地区的水,清澈纯净;第九部《湟萨》是叙述与高级神灵交往的神话故事;第十部《质比雪勒》是向大神位下的侍从神灵通白交代唱词;第十一部《勒尔格尔》是安神经;第十二部《麦补麦哲》是赞颂羌族圣山雪灵堡的“雪母神”。

唱经的中坛经文有三部:第一部《十萨》是扫圈经;第二部《格萨》是太平保护经;第三部《巴萨》是打扫猪圈经。

唱经的下坛经文有四部,即《亦补若》驱鬼经、《亦补威》送鬼经、《阔时阔忽》赶妖怪经,以及赶鬼经《默》。

从上述唱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并非全是驱鬼辟邪的迷信经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文是反映羌民族的日常生活、农事活动、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有的唱经还是绚丽多姿的叙事史诗,如《莫吉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记述羌族与戈基人的一场大战)等。有的唱经是讴歌赞扬羌族英雄人物沿岷江流域南迁的悲壮史实的,如《择吉格驳》经;还有如《赶猪》、《养蜂》等唱经则是追述氏羌部落之战的历史传说和羌民养殖业的起源。

羌族的所有唱经都没有文字记载,全凭端公这类神职人员口头相传,而这些代代相传了几千年的唱经正是我们发掘羌族的传统历史与文化的源泉。所以说端公是羌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也是羌民族中的“知识分子”。端公在政治上与历代统治阶级没有什么联系,因此羌族宗教没有依附于政权。端公在羌民族中受到尊敬,除了他们的神职人员身份外,正是因为他们是羌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人,可以说,没有他们,羌族文化就失去了载体。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