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吴兢在史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摘要吴兢在史学方面有什么贡献?吴兢,汴州浚仪人。唐代著名的史官,以撰写《贞观政要》而知名于世。他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武则天圣历年间,魏元忠、朱敬则相继

吴兢在史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的史官,以撰写《贞观政要》而知名于世。他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武则天圣历年间(698~700),魏元忠、朱敬则相继任相,他们以史才荐举吴兢,武则天于是令其在史馆供职,修撰国史。不久,拜为右拾遗内供奉。

唐中宗神龙中期,迁右补阙,与韦承庆、崔融、刘知几等撰成《则天实录》,以功转起居郎,又升任水部郎中。

唐容宗即位后不久,吴兢因父亲亡故而解职守丧。服丧期间,仍在家继续修史。开元三年(715),丧期结束后,玄宗诏令他复职。吴兢乃上疏说:“臣所修国史已成数十卷,在家服丧期间,仍笔札未断,请求终其余功。”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遂拜为谏议大夫,允许依前修史。后又历任卫尉少卿、左庶子。

开元八年(720),吴兢为了总结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为政经验,将这段时期的历史分门别类、撮其指要、举其宏纲,编成一本政治教科书,这就是著名的《贞观政要》。书中内容主要是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文武百官的问答,当时朝臣的诤谏和奏疏,以及种种为政之道的讨论等。全书总成十卷四十篇。吴兢将《政要》献给了玄宗,意在规劝。

他在上表中婉转地说:“为臣曾不断听到朝野之士在论及国家大事时,都认为如果陛下圣明,再按照太宗的方法治理国家,那么就不必去寻求上古的治国之术,也能使天下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从正面鼓励玄宗向太宗学习。同时也尖锐地指出:“远古商汤不如尧舜,他的臣属伊尹引以为耻;陛下如果不能继承太宗的祖业,卑臣也以为耻。”遗憾的是,唐玄宗并未理解和接受吴兢的一片苦心,日趋好大喜功和奢靡腐化,致使开元政治日益腐败。

吴兢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开元十三年,玄宗东封泰山,在途中驰射为乐,身为太子左庶子的他提了意见,为玄宗所接受。次年六月,吴兢本着忧国忧民之心,又一次上书批评玄宗为政之失。

开元十七年,每事切谏的吴兢终不为玄宗所容,被外放为荆州(今湖北江陵)司马。他临走前仍奏请携带史册,以便在任所续修,得到玄宗的允许。后来中书令萧嵩主持监修国史,大部分收采了吴兢所撰的内容。约六十五卷之多。天宝初年,他入朝任恒王傅。这时的吴兢已年老体衰,但仍坚请为史官,宰相李林甫以其年高而不用。天宝八年(749),他病逝于家,享年八十岁。吴兢先后任史官近三十年,其晚年著述失之太简,且内容多有疏误。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