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唐代佛教共多少宗派?

摘要唐代佛教共多少宗派?印度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两晋南北朝时,各种佛教经典大量译出,译人在译出经典后又聚徒传授,因而养成了讲习经论之风,此风在南朝尤为盛行。由于僧众所习经典不同,遂形成了不同的佛教学

唐代佛教共多少宗派?

印度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两晋南北朝时,各种佛教经典大量译出,译人在译出经典后又聚徒传授,因而养成了讲习经论之风,此风在南朝尤为盛行。由于僧众所习经典不同,遂形成了不同的佛教学派。

从南朝末年开始,一些佛教学派逐渐和某一特定的世俗统治集团相依托,又与日益发展、巩固的寺院经济相结合,形成了在教义和财产上排他的集团,学派遂演变成宗派。最早的佛教宗派肇始于陈、隋之际,多数的佛教宗派则形成于隋唐时期,大致情况如下:天台宗形成于隋代,此宗的实际创始者是陈隋之际的智(531~597),他以天台山为中心,所以将此作为宗派的名称。智死后,即由其弟子灌顶继续弘传。入唐后,又有法华寺智威、天宫寺慧威、左溪玄朗相次传承。

三论宗隋代已具雏形,其祖师吉藏晚年在长安,曾受到唐高祖的优礼,被聘为十大德之一。吉藏诸门人中最杰出的为慧远、智拔、智凯、智命诸法师。

法相宗,又称唯识宗、慈恩宗。是唐代佛学大师玄奘游学印度归来后,搬用印度佛学的理论,按照印度教团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教派,其学说繁复,含义精密。用“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他门下的人物很多,最杰出的是窥基,发扬了玄奘译传的新说。慧沼、智周等人,相继阐扬,遂使此宗达于极盛。

律宗。从南北朝以来,由于国家对佛教僧徒的管理逐渐严密,教内也需要统一实行戒律来加强自己的组织。唐朝的道宣继承北朝慧光到智首的系统,在理论上吸收了玄奘译传的新义,较旧说为长。因为道宣后来居住在终南山丰德寺,所以一般称呼他一系传承的律学宗派为南山宗。

同时还有法砺的相部宗、怀素的东塔宗,都各有不同的见解,也各成一派。另有义净也锐意讲求律学。他曾费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历三十余国,留心关于实行戒律的各种作法,写成记录,从南海地方寄回国内,即《南海寄归传》一书。

禅宗。北魏时菩提达摩在北方传授禅法,以《楞伽经》为印证,就有了楞伽师一派。唐初,黄梅双峰山有道信禅师,在楞伽禅法之外,参用般若法门,从事静坐。道信直传的弟子是弘忍,移住东山,传法四十余年,门人多至千数,尊其所说为东山法门。他的门人中著名的有神秀、慧能等十余人。慧能后还岭南,提倡顿悟法门,又结合世俗信仰而推重《金刚经》,不专主坐禅,这样就和神秀一系墨守成规、信奉《楞伽经》、主张渐悟的恰恰相反,而逐渐成为南北两宗的对立。后来南宗禅的势力大增。形成一些支派,如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合为五宗。

密宗。用陀罗尼(咒语)作为佛教的修习方法,这在当时的印度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相继来唐的有善无畏、金刚智等人、他们分别传承胎藏界和金刚界的法门,后经过一行、不空的阐述,更充实了内容,创立密教(从真言秘密得名)一宗。此宗带着神秘色彩,为统治阶级所特别喜好。当时几代帝王都对不空十分优礼,并以官爵相笼络,这样就形成了王公贵族普遍信仰密教的风气。

贤首宗。此宗是推尊《华严经》为佛说的最高阶段,故又名华严宗。

法藏因为参加了《华严经》的新译,又吸收玄奘新译的一些理论,充实了观法,形成了宗派。后人即以他的法号贤首作为这一宗派的名号。

净十宗。北魏的县鸾在并州石壁山玄中寺提倡净土念佛法门。唐初道绰在寺中见到记载昙鸾事迹的碑文,得到启发而归心。他的弟子善导来长安传教,最终形成了净土宗。

隋代信行创立的三阶教,在一度被禁后,因其门徒甚多,又受到隋代重臣肖瑀、高等的保护,仍然保全实力,延续到唐代,又在长安恢复了相当的盛况。武后证圣元年(695)明令判为异端。至开元元年(713),断绝了三阶教的经济来源,不许其再行传教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