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四时捺钵是什么习俗?

摘要四时钵是什么习俗?四时捺钵是契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四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本义为行宫、行营、行帐。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被引申来

四时钵是什么习俗?

四时捺钵是契丹(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四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本义为行宫、行营、行帐。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被引申来指契丹国君主出行时之行宫或叫临时居住处,也指辽朝皇帝贵族们所从事的与契丹民族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渔猎等活动,即所谓“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

四时捺钵是契丹王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辽朝初期“因俗而治”体制的客观延续。辽朝皇帝一年四季巡幸于春、夏、秋、冬四捺钵之间,政务都在捺钵中处理。皇帝捺钵所在之地实际上成为辽王朝的政治中心、最高统治者所在地。这种游牧式政治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游牧经济所决定的。

辽帝捺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一般来说,正月上旬,君主的“牙帐”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约住六十日。四月中旬“春尽”,再向夏捺钵地转移,在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后,居住五十天,约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又转向秋捺钵地。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坐冬”。春捺钵为捕猎天鹅、

钓鱼及接受女真等部落酋长的朝贺;夏捺钵是避暑,并与北、南面大臣议国政,空闲时则出外游猎;秋捺钵主要是入山射鹿、虎;冬捺钵是避寒,与北、南面臣僚议论国事。

契丹君主捺钵中的渔猎活动,还有另外的目的,即教育契丹民众不要忘记作为契丹立国根本的骑射本领,保持一支能纵横驰骋的劲健骑兵,以与中原王朝抗衡。后来靠“骑射”建立的金、元朝,也沿用了辽朝的这种四时捺钵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夕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