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余子俊任地方官期间有什么政绩?

摘要余子俊任地方官期间有什么政绩?余子俊,字士英,青神人。代宗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英宗天顺年间,余子俊任西安知府,每逢饥荒,便通过借贷的方式开

余子俊任地方官期间有什么政绩?

余子俊(1429~1489),字士英,青神(今四川青神)人。代宗景泰二年(1451),考中进士。

英宗天顺年间,余子俊任西安(今陕西西安)知府,每逢饥荒,便通过借贷的方式开仓拨出十万石粮食进行救济。由于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来偿还,所以不仅官府不受损失,百姓也得到了救助。宪宗成化初年,在有关部门考校上报的政绩卓越、应当旌表的十个知府当中,余子俊名列第一。

成化六年(1470),余子俊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今陕西绥德)。先后多次与朱永、许宁一起打败入侵榆林(今陕西榆林)地区的敌寇。他不顾尚书白圭的阻挠,多次上疏朝廷请求重新修筑边地的城墙城堡。所修筑的城墙东起清水营(今甘肃清水),西至花马池(今甘肃盐池),绵延一千七百多里,在墙下挖掘壕沟,每隔两三里设置高台以备巡视警戒,又在空缺处建造短墙,以便瞭望敌情,躲避射击。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到三个月便竣工了。在边地城墙以内开垦屯田,每年收获的粮食超过六万石,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一措施,不仅增强了边关的防御能力,也解决了军粮储备问题。

成化十二年(1476),余子俊改任陕西巡抚。余子俊先前在任西安知府时,曾开凿水渠,把城西的潏河水引进城,解决了城里饮水咸苦的问题。而现在,由于时间过久,水满无法流出,于是又在城西的北面开凿水渠泄水,经汉代旧城流入渭水,号称“余公渠”。他还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凿山引水,灌溉田地一千多顷;打通南山的道路,一直通到汉中,方便人们出行;整修学校、官府倒塌的房屋;合理匀调南北方轮番成守边关的士兵,尽量使他们靠近各自的家乡成守。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原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