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为什么说东汉时代的尚书成为代表君主意志而居于三公之上的一种决策机构?

摘要为什么说东汉时代的尚书成为代表君主意志而居于三公之上的一种决策机构?尚书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它的职掌是有变化的。西汉时期,尚书是皇帝身边掌管诏令文书的官员。西汉初年,尚书是少府的属官,

为什么说东汉时代的尚书成为代表君主意志而居于三公之上的一种决策机构?

尚书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它的职掌是有变化的。

西汉时期,尚书是皇帝身边掌管诏令文书的官员。西汉初年,尚书是少府的属官,虽然居于宫禁之内,但实际上并没有实权。武帝时代,中外朝分立,由于尚书是皇帝的近臣而实权逐渐增多,丞相的部分权力逐渐转移到尚书手中。从汉昭帝时到西汉末年,尚书不仅出纳王命,而且还可以任命地方官和课第守、相。丞相、御史大夫有过失,皇帝可以任命尚书去责问查勘,于是尚书逐渐成为枢机之职。从霍光开始,所有掌握实权的朝中重臣都兼领尚书事。尚书的主管是尚书令,俸禄为千石。尚书的属官有丞、仆射。西汉末期,由于尚书权力的提高,它的机构也随之扩大。汉成帝时设尚书员五人分管吏民上疏和刺史、守、相等事务。

东汉时称尚书为近臣或者内职,又因为尚书的官署在宫禁之内而称为台阁。刘秀父子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因此,他们竭力将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所有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去管理,以此来制约三公。如三公辟召官吏,最后必须由尚书核准。尚书不仅能举正和劾奏大臣,而且还有收捕和诛罚的权力。属于典章制度中例行的事情,也由尚书掌管,尚书并有权做出改变或者修正。国家大事常由尚书商议决定,三公则只能奉行而已。于是,东汉时代,尚书成为代表君主意志而居于三公之上的一种决策机构。因此,仲长统以为东汉时权归台阁,三公仅是备员而已。

东汉的权力虽然集中于尚书令,但它的官秩仍然是千石,可以说是位卑而权重,朝会的时候尚书和司隶校尉、御史中丞都可以专席而坐,称为“三独坐”。东汉自和帝以后,君主大多数是少年,这样,实权常常掌握在外戚或者宦官手中。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也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和宦官所左右。这便成为东汉政治上的一种怪现象。

东汉的尚书机构比西汉更加扩大。东汉初年卫宏的《汉旧仪》以为,西汉成帝时尚书下有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操、客曹、三公曹,分管公卿、守、相和吏民上疏、外国、四夷、刑狱等事务。《续汉书》则以为仅有四曹,到东汉初由四曹增加到六曹。六曹由尚书六人分管,每曹之下又有侍郎六人。由于尚书之下的各曹分管全国不少政务,因此,有人认为尚书的职掌是“无所不统”,其权限是非常大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熙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