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洋人汤若望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什么贡献?

摘要洋人汤若望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什么贡献?汤若望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个明清之际的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葡萄牙耶稣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明天启二年进入中国,取汉名汤若望。他有

洋人汤若望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什么贡献?

汤若望(1592~1666)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个明清之际的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葡萄牙耶稣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明天启二年(1622)进入中国,取汉名汤若望。他有天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崇祯三年(1630),徐光启预备修订新历,将汤若望从西安调到北京,进入历局,成为徐光启的助手。他不仅是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十分在行,帮助崇祯皇帝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在对抗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使得明、清双方都将他当成不可多得的全能人才。

清入主中原后,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编制新历法颁行天下,代替前王朝的旧历。多尔衮命令钦天监官员负责新历法的修订。当时钦天监官员使用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差距较大,影响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多尔衮对此十分不满,召见汤若望询问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同年八月对日食时间的测定,三种历法优劣顿现,汉、回历法分别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

的测算结果丝毫不差。清政府当即宣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此后,汤若望多次奉召入宫,呈献天文仪器、舆地屏图等物。

多尔衮接受建议,决定于顺治二年(1645)颁行新历,并任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从顺治年间汤若望被任命开始,至道光年间的近二百年时间里,清朝先后任命近二十位西方人士为钦天监监正、监副。因此,这一时期的钦天监,不仅职掌天文、历法,而且成为清政府同西方各国交往的重要媒介。这些来自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传教士,生前在钦天监辛勤工作,为皇帝服务几十年。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