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大西农民军余部是如何抗清的?

摘要大西农民军余部是如何抗清的?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余部由张献忠的四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率领。顺治四年二月,大西军由綦江出发,进入贵州,破遵义,渡乌江,陷定番。在当地少数民族的

大西农民军余部是如何抗清的?

张献忠牺牲后,大西军余部由张献忠的四个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率领。顺治四年(1647)二月,大西军由綦江出发,进入贵州,破遵义,渡乌江,陷定番。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援下,一举攻占贵阳。当年四月,大西军挥师直驱云南,五月占领昆明,势力由贵州扩大到云南境内。

大西军占领昆明之后,随即分兵向滇西、滇南、滇中、滇东进击,实现对云南的军事占领,然后迅速回师贵州,接受贵州巡抚的投降,又分兵占据四川、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以云、贵两省为中心的,包括四川西南部、湖南西部和广西部分地区广阔的农民抗清基地。

不久,四将军在云贵同称王,拥立孙可望为首领,设六卿,以干支纪年,以“兴朝”为年号,建立农民政权。各族农民纷纷参加大西军,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大大提高。大西军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巩固的抗清基地。

顺治六年,大西军经过反复慎重的酝酿之后,提出了对永历小朝廷实行“联合恢剿”的策略。当时清军向广西地区发起进攻,形势紧迫,小朝廷最后不得不接受大西军“联合恢剿”、“合师北拒”的建议。大西军接受永历的年号,奉永历正朔,并把永历帝及其小朝廷从南宁接到贵州的安隆所。从此,大西军消除了后顾之忧,独立地领导西南地区军民,掀起又一个新的抗清斗争高潮。

顺治九年,大西军领导集团决定北伐抗清,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定国率领,共八万多人,取道贵州,出湖广,由武冈、全州直趋桂林,进逼广东肇庆;一路由刘文秀率领,共六万多人,由滇东出四川叙州,下重庆,取成都、汉中,直逼关中。并决定大西军统帅部由云南移驻贵州,主帅孙可望居中策应和指挥。这次北伐抗清,大西军做了周密的战略部署,部队誓师时宣布行兵五要:“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严格规定纪律。尤其经过三年时间的政权建设和战备工作,兵强马壮,广大战士斗志昂扬。战争开始时,两路大军都获得赫赫战果。

是年春,当吴三桂率清军由嘉定出叙州进犯川南时,大西军由刘文秀率领,突进川境,一路势如破竹,攻叙州、泸州,破重庆,然后挥师川西,占领成都,把吴三桂率领的清军压缩在川北保宁一带。但刘文秀在屡胜之后,轻敌麻痹,打保宁时,骄兵急攻困敌,不讲战术,结果其主力遭到重大损失,致使吴三桂军得以突围跑掉,退往汉中。

李定国统领的西南苗族、瑶族、壮族、彝族等各族人民所组成的大西军进入湖广后,连克重镇,再转攻广西,破桂林,先后屡败清军数十万人,天下震动。清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被迫自杀。李定国又回师北上,直取长沙。十一月,李定国与清军主力大战于衡州城下,大破清军,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大西农民军余部在西南地区严重地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把抗清斗争重新推向高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