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乾隆末期为什么社会动荡加剧了?

摘要乾隆末期为什么社会动荡加剧了?清朝由盛转衰具有必然性,但这一转变为何发生在乾隆末期,则有许多原因乾隆执政晚年,因承平日久,勤政的情绪便松懈了;许多高官为追求享受,也贪污腐化起来。甘肃布政使王盏望贪污

乾隆末期为什么社会动荡加剧了?

清朝由盛转衰具有必然性,但这一转变为何发生在乾隆末期,则有许多原因:乾隆执政晚年,因承平日久,勤政的情绪便松懈了;许多高官为追求享受,也贪污腐化起来。甘肃布政使王盏望贪污救灾款和监生捐款案,涉及贪官污吏近二百人。云贵总督李侍尧,借收买贡品的机会大肆贪污。

更为严重的是首席军机大臣和坤,一向为乾隆皇帝所信任,结果却是一个头号贪污犯,他被揭露出来以后,其财产之巨,富可敌国。乾隆皇帝虽然也时时注意反贪,但贪污之风已不可遏止了。

世风不正,首先是官风不正。朝廷上的官员们尸位素餐,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向朝廷陈述政策的得失,监察官无一人主动监察地方利弊。

总之,谁也不对国家负责了,只考虑自己如何升官发财。

地方上,不正之风就更严重。清朝选举人才的大权本来操在朝廷手里,到了乾隆时,地方的总督、巡抚渐渐把用人之权揽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要想当州、县官,必须贿赂总督、巡抚这些省级高官。每有一处官缺,贿赂之人不绝于路,一个更比一个贿赂银两加多,所以,贪污的风气,充满官场,即使原来本分的人,也变坏了。总之,到了清朝中期,贪腐越来越严重,当官越来越贿赂公行,无有廉耻。

地方的小吏,由于无望当大官,“营利之念益专”,这些小吏多为地方上的恶霸,一旦入了官籍,便被称为“公人”、“官人”。这些人整天都想捞钱,一家十几口,皆鲜衣饱食,谁也不敢惹他们,由于官府仰仗他们在基层办事,上级官员也不大敢惹这些地头蛇。大县有小吏可达上千人,最小的县也有几百人,平均算来,十家平民百姓要供养一个小吏。

此外,由于社会承平,人口增长很快。康熙六十年(1721)人口约为一亿五千万,到乾隆十四年(1749)一亿七千万,到嘉庆十七年(1812)三亿六千万。人丁增加,消耗就多,物产虽然也有增加,但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于是物价高涨起来。到了乾隆末年,农民数十倍于五十年前,可是田地并未增加。而每升米价格是五十年前的五六倍,布匹是五十年前的三四倍。所收不增,所费加多。就是说国家财政增加了,老百姓并未得到好处,而且愈加贫困了。

于是,社会动荡起来,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清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熙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