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美、中法不平等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摘要鸦片战争结束后,中美、中法不平等条约是如何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俄国等侵略者在巨大侵略利益的驱使下,纷纷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以索取侵华特权。道光二十四年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美、中法不平等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俄国等侵略者在巨大侵略利益的驱使下,纷纷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以索取侵华特权。

道光二十四年(1844)正月,美国派顾盛率军来到中国,强迫清政府派代表者(q)英于当年7月3日与其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订立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望厦条约》共计三十四款,美国除了获得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之外(不包括割地赔款),并获以下权益: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规定中国变更关税必须得到美国领事的同意;美国军舰可以到中国沿海各口巡查贸易;美国人除了可以在通商口岸居住和租地建房外,还可以设立礼拜堂、医院等设施。《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

同年,法国专使拉萼尼率领八艘军舰抵达澳门,采取美国侵略者顾盛使用过的威胁讹诈手段,迫使清政府再次派出耆英于九月在黄浦江的法国军舰上与其签订了《中法黄浦条约》。条约共计三十六款,法国除了取得和英国、美国前述同样的特权外,还获得了传教权。该条约规定,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墓地、学校和医院等,第二年换约时,法国又迫使清政府正式废除了天主教禁令。道光二十六年,清政府返还以前没收的法国天主教教产。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法国所获取的传教权亦为其他列强享受。这样,外国传教士成为了各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各方面渗透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继英、美、法之后,比利时、瑞典、挪威等国群起效尤,争相向清政府索取特权,清政府卖国苟活,一一答应了各国的侵略要求。葡萄牙殖民者还趁机攫取了对澳门的实际管辖权。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限制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中国的行政权、关税权、领土主权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原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