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科大全 > 百科大全

藏哀伯谏纳赂鼎是怎么回事?

摘要藏哀伯谏纳赂鼎是怎么回事?鲁桓公弑鲁隐公而自立后,当政十八年,违礼的举动实在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他接纳宋国行贿的郜国大鼎,并把它置于鲁国太庙中。郜是春秋时期一姬姓小国,其国境大约在今山东成

藏哀伯谏纳赂鼎是怎么回事?

鲁桓公弑鲁隐公而自立后,当政十八年,违礼的举动实在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他接纳宋国行贿的郜(gào)国大鼎,并把它置于鲁国太庙中。

郜是春秋时期一姬姓小国,其国境大约在今山东成武东南,后来被宋国所灭,其所铸鼎也被宋国抢去。鲁桓公二年(前710),宋国发生内乱,其太宰遂借机杀了宋殇公,而把宋庄公从郑国请回来即位。宋庄公新立,为了求得鲁国的支持,就把郜国的大鼎行贿给了鲁桓公。所以鲁国接受郜鼎本来就是“昭违乱之赂器”,而鲁桓公竟又将它供于太庙这种严肃的场所,加以炫耀,实在背礼之甚。因此,鲁国大夫臧哀伯便出来谏阻。

据《左传》记载,臧哀伯认为:“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做君主的本应该宣扬美德,杜绝奸邪,做百官的表率,而不应该违背礼法接受叛乱者的贿赂,更不应该把它置于太庙,公开地向百官炫耀。

否则“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国家的衰败,来自官吏的腐败,官吏的腐败,则是因为受宠和贿赂之风盛行,而“郜鼎在庙,章熟甚焉”,再没有比这更公开的受贿行为了。并以“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为例,进一步指出:“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

臧哀伯谏纳赂鼎之事,可谓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反腐事件,其文献价值自然不言丽喻。而他的以德相谏,虽然没有被鲁桓公所采纳,却赢得了史家的称赞。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熙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